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十七岁叛逆期很严重(十七岁叛逆期很严重,父母放手可以吗)

发布日期:2022-04-27 浏览次数:

一个从小被照顾得不错的孩子,到了13至17岁,就会进入叛逆期。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到这年龄叛逆了,你该高兴,因为某个角度来说,这是健康的--他有安全感,才会叛逆。如果孩子从小就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哪怕到了这年纪他都不会叛逆,而是:要么逃走,要么退缩。(龚贝莎)

青春期,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也是冲动易怒、叛逆感十足的。很多家长都很憋屈:自己明明为孩子掏心掏肺付出许多,奈何孩子还老是叛逆顶嘴;自己也想和孩子静下心来好好沟通,奈何总是无法和解。

青春期的孩子,个性叛逆又偏执,认同式依恋增多,很容易做出盲目的傻事。比如,2005年歌星周杰伦在末战巡演时宣布,自己两年之内不会举办个唱。这本只是明星自己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却让年仅17岁、身患偏瘫的歌迷周枫倍感绝望,在演唱会过程中吞服大量安眠药企图自杀。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尚未成熟,性意识萌发很容易让孩子坠入早恋的泥潭不可自拔。比如,南京一个年仅10岁的女生竟然选择从7楼跳楼自杀结束生命,由于女生坠楼时被空间障碍物挡了一下,落地时还有意识,告诉周围人她是因和男生的感情问题而不想活了。而最终,女孩送医后不治身亡。

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逃避现实和责任。比如,《今日说法》曾有一期节目讲述“被推下楼的母爱”,15岁的网瘾少年崔元因不满母亲阻拦其玩网络游戏,竟狠心把母亲掐死并把尸体推下楼。

……

这一个个让人触目惊心,或许等这些曾经犯错的孩子们再长大一点,他们也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也会遗憾当时怎么没人“拉自己一把”,但一切却已成定局。

而放眼现实,除了少数不负责任的家长,大部分家长为了“更好拉孩子一把”,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条件,用满满的爱给孩子最大程度的包容和温暖,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但,很遗憾,很多家庭依然亲子冲突不断,家里的火药味特别浓。

这是为何?事实上,想要和青春期的孩子和解,光有陪伴和爱根本不够,家长需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能够真正帮助孩子的“权威型家长”,这也是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在《与青春期和解》中给我们的答案。

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它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

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现在的青春期已经不是我们之前理解的那么短,而是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一直到25岁毕业后一段时间才停止。(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一个人的脑发育直到25岁才彻底发育成熟。)

青春期的孩子,社会学称为“边缘人”,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做事更有目的性和责任心,思想和行为都比儿童期更加独立;但另一方面,孩子又还没有实现完全独立,特别是物质方面还需要依赖父母。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青少年对自己地位的不确定性和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懵懂,就使得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做出各种傻事。

为什么说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青春期早期(10-13岁)

青春期中期(14-18岁)

青春期后期及成年过渡期(19-25岁)

但不管是青春期的哪一个阶段,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负重时期。儿童期的他们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个性烂漫;但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就慢慢被周围的老师、家长、社会要求“像一个大人一样”,他们既要应付由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还必须抛弃各种孩子气、幼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再加上学业的繁重,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负担真的是很重。

什么样的父母能够陪伴孩子平稳渡过青春期?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脑海里一直会有很多疑问,比如:孩子为什么有这些行为?孩子的情绪是怎样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孩子一般会用什么行为来彰显内心的想法?家长此刻最应该做什么,能够引领孩子走出困境?

特别是当家长因为教育问题和孩子起了冲突,家长更是迫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却经常是想破脑袋也是徒劳。怎么办?哲学上讲,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想要解决青春期孩子的难题,家长一定要先了解青少年的科学发展规律,才能运用这些科学知识帮助孩子。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和青春期和解,首先应该做出努力和改变的是父母。这是因为任何一段关系,一旦出现了问题,只有强势的一方或者处于优势的一方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因为相比于弱势的一方,优势的一方往往各方面会更加成熟,更容易理解和找出问题的所在。

所以,倘若你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或者即将进入青春期,那么我推荐你来购买这本书,这将是你最值得的投资!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的清楚的,咱们之间可以多聊聊,下面的看别人写的。。。

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的心理是众所周知的一种行为现象,也是众多父母需要面对的一个家庭教育问题。若以单纯的打骂压制的方法来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得不偿失,甚至会拉大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最终酿成苦果。教育叛逆的孩子还是需要科学的有效的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

孩子有叛逆的心理家长不妨从下面几点在思考:

一、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则认为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两代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孩子变得叛逆起来。

二、有些父母从小就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论什么事父母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大人听自己的是理所当然,父母稍稍提出一些孩子不乐意的要求,就会引来孩子的抵触。

三、有的父母常以专制的方法管教孩子,以命令的语气说话,要求孩子顺从于自己,将自己的意正苗启德加于孩子身上。个性较温和的孩子会顺服于父母的权威。而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叛,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叛逆心理越来越重。

四、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家长应该反思一下与孩子沟通是否有问题。很多时候,父母需要跳出自我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

问题,并换位思考,做有限度的迁就。当孩子不听话与父母产生冲突时,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五、寻求意见。家长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听听专业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同时也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六、开放自我。我们看着是错误的行为,在孩子眼里也许是绝对的英雄行为,找出为什么,再采取迂回战术。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

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把握孩子的思想,适时地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

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再叛逆了。

七、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让孩子也有发言权。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叛逆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先从自我查找,以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最终会有不错的效果。

17岁孩子叛逆怎么办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