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下来,一直有个困惑,hold住自己是比较难的。指责和发牢骚又是比较容易的事。只要和自己不合的,就忍不住要指出来。而这恰恰是目前的困境,很难让自己不受这种状况的影响。被人打断,又不失风度坦然。
叛逆
最近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小朋友已经不太愿意学习了。
原因当然很多,多半也是心知肚明。
最近看到张正苗启德的微博,大意是如果觉得对方贪婪,自私,通常自己是这样的想法。
换个说法,有人有过3段婚姻,最后是家暴收场。
?大意是说,有语言的刺激,你打我呀,最后,还是勾起了内心不那么好的品质,于是,总是责怪对方不好,自己的委屈,周而复始。
?大染坊里面,有个类似桥段,大意是陈六子,总是把藤井往好人堆里面推,最后他也确实没有做很出格的事。
?我想大概这里的逻辑,就是心之所往,有时候确实也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心里怎么想的,对方很大几率会变成你想的样子。
该不该打
这里我想大概也说明了一些情况,和小朋友说,你要去上学了,去幼儿园了,我不能陪你了,不许哭哦,我不能陪你了哦。
小朋友接受到的信息,大概就是我要哭或者不哭。
?如果换个角度,也许可以说,以后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我们要学会和他们一起玩,等等之类。
该不该打,大概也是这样的出发点,人心善恶,都是一念之间。
?小朋友也许有些小心思,甚至算是不那么善意的小心思,并不算很重要的点,更多的是激发他的善意。
知易行难
知易行难的妙处在于,总是不自觉夸大自己的能力。
?似乎救世主般在孩子面前,潜意识里面的大包大揽是更难发现自己的认知不足,似乎真的可以规划孩子的未来。
?殊不知,社会的变化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而在内卷如此的情况下,只能沉下来,慢慢折腾。
当然,这点还是挺难的。
?难就难在坚持,大概是说,平庸,惰性是有重力的,逃逸需要速度。
该打就打,不该打就不打,并不需要什么纠结,打或不打,都有其合理性,也不见得就能找到蝴蝶效应的后果。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