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待是一种激励,但也是一种压力。
如果完全没有期待,就可能是很严重的事情。
因为期待本身蕴含着连接。
所以应该做的不是杜绝所有的期待,而是使期待成为鼓励而不是阻力。
2.
没有绝对的自由。
人是独立的个体,又无法脱离外部的包裹。
人需要关系,关系是由与他人的连接建立起来的。
而如果需要他人,那么一定的时候就需要限制自己的自由,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
3.
在一段关系中,对方也的确需要被期待。
因为完全没有期待,就像是置身在空无一人的深渊,会有很大的困惑和迷茫。
同时又需要使期待不超越边界。
彼此保持必要的边界,保留必要的空间。
自己感到失去了独立性,如果因为对独立性的丧失感产生的怨愤无法指向他人,那么就只能指向自己。
无法处理的问题和日积月累的愤懑就会产生自我攻击,导致抑郁。
4.
自我的独立性和他人的期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
平衡点的获得前提是发现矛盾冲突,灵活变化并逐步松动。
这样发出的期待,就不会让对方感到压力,而是祝福。
尊重他人的意志,就是让他始终是自己的主体,始终是独立的个人。
5.
个人的表达可能并非出于本身的意志,而是身不由己的被刻上了家庭的烙印。系统中有独特的文化,家庭价值观,同时家庭系统是动态的,也是在变化的。
合适个人发展的系统能正苗启德潜能。
而不合适的系统,甚至会产生摧毁性的影响。
6.
为什么游戏这么吸引人?
因为一定程度上,同类互动能激发竞争欲。
不管是什么“欲”,是“欲”,就能使人蠢蠢欲动。
7.
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些空间,而空间是用关系承载起来的。
我们是在关系中滋养彼此的,而不是在确定的技巧中逢场作戏。
确定的技巧是对错明确的数学题,我们没有办法用做数学题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而即便是对错明确的数学题目,也离不开关系。喜欢数学老师,就有可能把数学学的更好;不喜欢数学老师,或者老师曾经的一句话给自己有效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就有可能越学越差。
8.
关系有两个端点,又彼此相连。
端点就代表双方,这提醒我们,首先两个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其次,两个人又因为业力牵引而彼此缠绕。
双方对于生活的价值感、意义感来自有支持、有回应,由此产生安全、充实、被暖流环绕、被温床包裹的感觉。
9.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分歧不是对立的战场。
游戏成瘾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对绝大多数魔兽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但是,玩魔兽游戏上瘾,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昨天,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正苗启德青少年成长学校对此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帮孩子戒除网瘾。
当然,他也可能因为上瘾,看而不玩。
2、了解他除了游戏外还喜欢什么,然后跟他好好淡谈,如果期末成绩进步,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如果家长做他的说服工作很难的话,可找一个他最尊重的人来,做说服他的工作。
3、规定他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之内,不给他任何理由去做其它事情。其它时间可由他安排。
多陪陪孩子!当发现孩子有游戏上瘾趋向时,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看书,作游戏,外出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自控的能力,可以控制上网时间,控制网上游戏及网络聊天,用新的兴趣转移他的注意力
首先要告诉孩子:‘我们不希望你这样用电脑。’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他(她)沉迷电脑的后果,并定下明确的规矩,比如先做作业,然后锻炼身体,最后才能用电脑。父母可以规定孩子每周使用电脑的时间(比如14小时),孩子则可以自行分配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父母首先要想一想孩子是否符合上述标准。如果孩子确实玩电脑成瘾,父母应咨询心理或教育专家,与专家一起探讨对策。在孩子对电脑的依赖后面往往隐藏着一些具体问题,比如难以接受父母离异或有自卑心理。不少孩子玩游戏是为了逃避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接受治疗。治疗的目的并非让孩子再也不碰电脑,而是让孩子学会适度使用电脑。”有个办法,叫一毒功毒我也是从小长大的今年24,在家给他配台电脑!不要心疼他让他玩玩几个月他自己都不玩了网络是虚拟的!我的病就是这样被我家人治!现在上网也就看看新闻电子产品什么的最多玩会3C什么的不超过2小时就不知道干什么了或者你可以这么办
你让他上学习游戏专业
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你不是对游戏很有兴趣吗?你如果好好的学习,你可以自己开发游戏,你可以考入游戏学院的”。如果他不想学想和游戏专业,你还可以这么说:“你对游戏都不了解,你玩的这游戏有意思吗”。我感觉这样他会因为这样的激将会有用的。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