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小朋友不愿意整理房间,认为“我的房间我自己住的舒服就可以”,该如何回应?
父母无法说服他,因此而头疼。
知乎上的一个网友写了这样一个困惑。
我们家长需要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
当你仔细观察时,你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如果你把不良行为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缺乏技能的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的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
那么是不是就等于父母对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完全放任不管呢,不是的。
心理学研究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孩子寻求权力就有一个背后潜意识的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我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每个人都想要有权利,孩子追求权利并不是坏事,这取决于你怎么引导。
当孩子潜意识里有一个极端的信念: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感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他们会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那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家长该如何理解孩子和正确引导呢?
需要父母平时多给予孩子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时引导孩子以有益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利。
当父母陷入了权力之争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立即退出争斗。
你觉得自己生气时要注意不能急于指责,而应该先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
孩子的感受被看见、被理解后,他的抵触情绪会得到释放,权力之争的那种抵抗会减轻很多,这时你再来解决问题:当我们觉得好受些以后,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更具体的分析和做法:
孩子的目的:我说了算。
如果家长的感觉是:被激怒、受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
家长采取的行为是:指责、打压……心想:我是正确的你居然不听话!我还管不了你吗?
孩子的回应会有以下几种:变本加厉、表面服从但内心不服、看家长生气而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我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家长理解了孩子后,正确的做法:
首先,内心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
其次,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给予孩子理解。
最后,坚定而和善地解决问题。请求孩子帮助,把说服改成引导他做选择。你可以这样引导:妈妈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很喜欢家里每个地方都能整洁,那样妈妈会很开心,如果你愿意,有空可以整理一下吗?
面对传染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的奥密克戎病毒,“闭门不出”的居家生活状态很多人已持续一段时间。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是大家的现实选择,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疫情给家庭带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家长居家办公、孩子在线学习,以及造成的社交距离拉大、家庭距离压缩、生活方式改变等影响。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恐惧、抑郁、愤怒、过度兴奋、生理不适、认知能力下降、家庭关系紧张等情况都是正常的居家压力性反应。
在陈发展看来,当家庭成员个体的压力在家庭内部得不到其他成员的理解支持或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过于紧密纠缠,个体的压力会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让家庭处于压抑、焦虑的氛围,产生压力放大效应。反之,当家庭成员互相支持、理解尊重,家庭边界清晰,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整个家庭共同合作应对,形成温馨的氛围和凝聚力,家庭就具备了较高的复原力和弹性,从而形成压力递减效应。
面对重重压力,广大家长要如何才能形成压力递减的效果呢?在陈发展看来,家长可以通过孩子个人或家庭整体释放出的压力信号来识别和评估家庭压力性反应。
当孩子出现较高压力信号时,会体现出负面情绪、行为异常、生理不适、专注降低、效率下降等情况。家庭出现不良压力信号时,会引起家庭成员之间冲突增多、意见不一致、彼此不满、家庭功能下降等现象。
当家庭中出现负面的压力信号时,希望家长们能努力建立起支持性的家庭关系,从理解、尊重、接纳、坦诚四方面对待家庭成员和陪伴孩子,形成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面对疫情给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时,作为家长特别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足够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和榜样;从权威媒体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防止不实谣言对家庭造成恐慌紧张的情绪;保持与外界的联系,通过跟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沟通联系,为居家生活提供内外互助、舒缓压力;发起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减轻疲劳放松身心;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家庭成员通过聊天沟通,化解分歧和矛盾,促进家庭系统的稳定。
陈发展为广大居家的学生和家长各提了八条建议:
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
2、告知孩子居家防疫的意义和相应的政策;
3、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4、增加家长跟孩子的游戏性互动;
5、保持适度的娱乐、放松活动;
6、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出家门;
7、给予孩子适度的鼓励和肯定;
8、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对于居家办公的家长
1、保护自己的健康,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2、家庭有足够的生活物资;
4、保持良好的支持性的夫妻关系,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应对压力;
5、避免转移性的家庭互动,不把对伴侣的不满转嫁给孩子;
7、跟孩子进行非学习性的游戏互动和体育运动;
8、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