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叛逆”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
叛逆,乃离经叛道、忤逆的合并词汇。
坚定自我主张,有时不服从伦理道德。
从广泛群体和舆论中脱离大多数意志,不听从别人的看法,不愿受人指挥。
摆脱困境,化不可能为可能,靠自身脱颖而出。
追求个性,反对盲目崇拜,也不求别人欣赏。
原因分析
(1)有些家长的性格过于严厉,并且总是高高在上,对孩子进行指挥或命令,如巫丫九型人格中的一号完美型及八号领袖型等。因此,孩子会产生害怕接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造成孩子出现拒绝沟通、刻意对抗、沉迷游戏或早恋等叛逆行为。
(2)6 岁之前的小孩比较会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家长完全站在他的立场,只爱他一人。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在语言及行为方面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爱与重视,孩子就会有意见,觉得家长不爱自己或者觉得家长偏心,从而心生抵触,产生语言及行为的叛逆。这种叛逆会随着孩子长大懂事而慢慢消失,但如果家长不能平等地爱孩子,如重男轻女或者宠爱某一人,就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心理伤害,导致孩子一生不自信及缺乏安全感。
(3)有很多家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事业上,不停地赚钱,虽然为孩子提供了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但孩子不仅不感恩,还处处对抗家长,家长也觉得很伤心。其实,这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及专业的家庭教育技能有关。一些家长虽然爱孩子,但不懂孩子。他们会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有的甚至直接延续自己都不认可的教育思想以及进行不健康性格的言传身教,并且毫无觉察。当孩子的思想慢慢独立,会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产生严重冲突,但孩子无法改变家长,于是采取直接反抗或阳奉阴违的方式叛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冲突,这种叛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处理不好会导致厌学逃学、抱怨家长、离家出走甚至反目成仇。
(4)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拥有自主意识,想拥有对自己行为及选择的掌控权。
解决方案
A.家长要从心底接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维护好孩子的自尊。青春期的孩子在不少领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或者主见,所以家长不能再把他们当作不懂事的小孩子,让他们完全服从自己的指令及安排,不允许反驳自己,必须听话等。如果心底不接纳及尊重孩子,只会导致沟通失败。只有放下架子,坦诚而开放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B.多听听孩子的意见,给出建议而不是命令。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不要先入为主,急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先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给予补充,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做会更合理一些。
C.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友好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之上的,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必须先建立信任感,让孩子信任自己。家长凡事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这样,在孩子面前才会有威信并赢得孩子的尊重。同时,家长还要懂得适当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勇敢去尝试及挑战。
E.有底线和原则,不可无限制地宠爱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对于有些事情,家长必须把握原则和底线。如果孩子犯错了,依然要指出批评,不要害怕孩子离家出走,或者让孩子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心思。不要不敢管教孩子,该讲道理还得讲,该严格管理还得严格管理,事情过后,孩子自己也会反思自我的,不可过度顺从和宠爱,从而被孩子“驾驭”。
F.帮助孩子解惑,聊一聊青春期的话题。既然孩子处在青春期,那自然会遇到一些青春期的困惑,或者一些比较想弄清楚的问题。此时家长要主动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帮助孩子解决心中的疑惑,这也可以避免孩子走很多弯路。
G.了解孩子的性格,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世界的看法就不同。当我们了解孩子性格的时候,自然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走入孩子内心也就轻而易举。同时,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一号完美型孩子,说话要直接;对二号助人型孩子,沟通时要多尊重及表达爱意;对三号成就型孩子,要多欣赏与夸奖;等等。当孩子把家长当朋友及喜欢家长时,亲昵还来不及,哪还舍得去对抗呢?
本文摘自《懂孩子,才能更好
地爱孩子:巫丫说家庭教育》
巫丫,1982 年出生,湖南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厦门及福州特聘讲师,巫丫九型性格心理学创始人。研究性格心理学实战应用16 年,拥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实战经验,帮助数万名家长及孩子认识自己,走出困境及迷茫,适应环境,选对专长及职业,拥有健全的人格及强大的内心。
巫丫2017 年2 月21 日接受CCTV7 栏目组采访;并于2019 年至今被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情感真人秀栏目聘为性格心理学专家观察员,利用巫丫九型性格心理学帮助中国乃至世界的来访嘉宾了解自己,洞悉他人,化解家庭关系中的夫妻或婆媳矛盾,促进亲子关系改善及家长对孩子的因材施教,其专业能力深受观众认可。巫丫在九型性格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地创造了“巫丫九型人格”。基于巫丫九型人格,结合中国人特有的微表情与身体语言,可在3~5 分钟快速解读一个人的性格,读懂对方的内心世界(精准度高达80% 以上)。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