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引导(中班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引导)

发布日期:2022-04-28 浏览次数:

想要培养书虫宝宝先从这5点做起↓

育儿要育己,家长们要以身作则,让小朋友有样学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2?书要一本一本给

读书是像滴灌一样的过程,序渐进,不能一下子把水都灌满。一次给太多新书,孩子会不懂珍惜,而坚持每周给孩子3-5本新书,能让孩子产生一种规律感,同时也会对书产生期待。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都说环境能影响人,家再小,孩子也应该拥有一个温馨的“阅读区”。书房不一定要很大,可以是房间里的一个小角落,也可以是一个书架和一个地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随时随地拿到

书。

4?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亲子阅读,应该至少坚持到十岁以上,不要孩子刚认字了,就迫切希望她能自己主动阅读。阅读不要有功利性,不要以识字为目的,应该引导孩子去体会阅读的真正乐趣。确保孩子每天都有1小时以上的专心阅读时间,并且不受打扰。如果全家人能约定一个共同的读书时间就更好了。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天天坚持,只有天天坚持,才有可能养成习惯。

5?充分利用书店和图书馆

哲学家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能够自律的孩子,将来才会收获自由快乐的人生。

自律的孩子,人生是开挂的

自律是什么?

通俗说就是一种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冲动。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

“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电脑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是家长头疼的问题。

对大多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

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海清:儿子,我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儿子: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儿子: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写。

儿子:明天还有明天的。

当别的孩子在玩耍时,这个孩子在规划时间、自律地完成给自己定的目标。

一个孩子对自己自律,去完成作为学生该完成的任务,按时写完作业,将来长大后,他会对工作自律、会对自己的人生自律。

有时我们会欣羡他人的成功,总觉得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功是必然的。

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只不过他们早早地学会了自律。

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律中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原来,我们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差了一个“自律”的距离。

不自律的孩子,一生会过得很辛酸

从小时候学习写作业不自律开始,一大批孩子拥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

到了实在不能再拖的时候,猛然醒悟,奋笔疾书,最后草草了事。

初中高中,跟不上老师,学习不自律,考不上好的。

上了普通的,日常生活依旧不自律,一边和舍友通宵达旦玩游戏,一边期盼着期末考试可以门门功课都过90分。

毕业工作后,人生不自律,每天下班跟同事去玩,从不增进自己的业务能力,还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每个不自律的孩子,慢慢成长了这样不自律的大人。

科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

事实上,在孩子的性格、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干预,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实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伴随、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不用大人管,省时省力,又省心。

其实父母在孩子小学时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是最好的捷径。

如何帮孩子成为自律的人?

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赖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欢玩不想写作业......和他们说自律,似乎很难。

不过,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自律能力。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那,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自律性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们参参考。

1. 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平日有些家长说自己给孩子做了很多计划,还想尽法子盯,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还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这是因为当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没有自觉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热爱什么。

都说认识自我会带来成功的机会,因为“认识自我”意味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这种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

这种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2.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作业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

“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显得拖拉磨蹭。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

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如果都满足,他们会变得无法自控,所以平时在生活细节上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律的美德。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

要记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在这条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长,越来越优秀。

教会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养。

自律让孩子有权选择自己的梦想,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