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让你“抓狂”的孩子,该怎么管教?
“啪”的一声,吓我一跳,声音是从超市厨房用品区传过来的。我一眼望过去,一位女士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看着站在身边的小男孩,大约5岁左右的样子,估计是母子,脚下一瓶醋碎落一地。
妈妈抬手打了她儿子一下,大声嚷嚷:“你真讨厌,多大了,一瓶醋你都拿不好,还不如你小妹。”
小男孩低着头不吱声,眼泪巴拉巴拉往下掉。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犯的错误。
一次,我和老二谈心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是妈妈的骄傲。”
他小声说:“有我哥呢,他才是你的骄傲。”
听到他这样说,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周围的人和我好拿他与哥哥做比较,造成了他的不自信。
我连忙说:“哥哥的好是哥哥的,你并不比哥哥差啊,你们在一起下象棋,他从来没赢过你,玩魔方他也玩不过你,你聪明过人啊。”
从此,我不再两个孩子面前说哪个听话,哪个不好了,但是已经晚了,我越来发现老二没有以前活泼爱说话了,给家人从来不谈心。我试着问他学校的事情,他回答只有一句话,我要写作业了。老二这样的悲观样子,让我很担心他的成长,怕他走弯路。
直到我跟着教练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在接下来交流中,我多听他的心声,接纳他的不完美,我们母子关系才得以改善,由原来通话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到现在的逐渐增加到30分钟,当他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会主动的找我倾诉了。
全美畅销书作家黛比·福特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只有接纳不完美,才会成为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一样的。无论乖巧懂事也好,淘气捣蛋也罢,作为父母都应该学会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才不会自毁孩子的前程,给他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怎样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呢?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1,接纳孩子的调皮捣蛋。孩子把玩具拆开,搞点小破坏,只要不伤着他,没关系,去接纳他,不要斥责他,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在学习知识的方式。
2,接纳他的话唠,有的家长嫌弃孩子话多,常常觉得他烦,话多有可能是他天赋哦。
3,接纳孩子的性格,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性格随父母50%,你不接纳孩子,就等于不接纳自己。
父母接纳孩子,是做父母的必修课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接纳,你才会给到孩子更多的关爱,当他在你的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时,你会拥有更多幸福时刻。
儿童教育心理专家卢勤说过:
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懂得管教的父母。
男孩天生调皮、冲动又不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在气质上其实男孩和女孩并无太大差别。在大脑结构的发展上,男孩和女孩存在差异,如冲动抑制的成熟度等,所以常见女孩比男孩更稳重,但也有很皮的女孩,因此看待这些男女的差异,要避免落入男孩天生皮、必须严格管教的窠臼。举例来说,女孩对声音敏感、男孩对动作敏锐,却不代表跟男孩说话要用吼的,要先了解并测试孩子对声音的反应,而不是先入为主认为:男孩一定要很勇敢!男孩一定喜欢汽车玩具等,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不过从大脑结构的发展来看,男女的确有一些差别,可针对男孩的个别发展,给予适当的教养方式。
差异1:情绪表达比较晚
女生在社会化、情绪辨识的发展较早,尤其人脸辨识能力较好,可感受人脸的细部表情变化,通常也较擅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觉察外界大人的情绪。而男孩在情绪发展部分,可能会以生气、难过来表达,比较说不出来,但会慢慢发展。
差异2:对动作较有反应
另一方面,男孩对动作较有反应,女孩则对声音的辨识度较高,因此容易对噪音感到不耐烦。此外,大脑功能也有差异,男孩普遍空间感、立体感会较好。
差异3:冲动较不易控制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跟女儿讲这件事不能做,她会乖乖听话,但同样的事告诉儿子,他虽然知道不行,可是总是控制不了,常常做了再说!这是因为男孩的冲动控制系统较女孩晚熟,因此总会无法煞车,可根据年纪鼓励他控制情绪,如请他等一等,用延宕满足的方式训练抑制系统。然而,好奇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可能会发生一些危险状况,如看着哥哥拿着椅子爬高,弟弟也跟著照做,结果发生摔倒的情形,因此这阶段应先帮孩子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教导孩子练习煞车,如告诉他不要拿椅子爬高很危险,改成爸妈抱着他拿东西,用替代方式满足他。男孩的冲动控制系统,包括计划处理、深思熟虑,会在青少年阶段才开始走向成熟。
5个作法,让你对家中男孩有办法
大脑有一些发展上的时序,但爸妈的教养可改变大脑,2岁是大脑执行修剪功能的关键,修剪掉不用的、保留常刺激的部分,这个大脑执行修剪的功能,约莫到青少年阶段才逐渐成熟,因此这段期间孩子大脑常产生接错线的情况,让爸妈感到无所适从,别担心,试试看以下5作法,帮你搞定家中的男孩!
作法1:温柔坚定教养原则
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通过正向教养、温柔坚定的教养原则,可提升孩子对情绪表达、社会互动的能力,并让男孩的大脑发展逐渐走向稳定。
作法2:教导基本情绪认识
越早教导孩子认识情绪标志,可让大脑突触的连结更多、更好,有助于男孩更懂得控制情绪、与人相处。适时让孩子知道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如生气、快乐等,可对他说:“你好生气,因为……”试着帮孩子作连结,或帮他作示范,例如:“妈妈今天很开心,因为……”如果家中有手足,也可让孩子有观察的对象,比如:“哥哥哭了,因为他受伤了。”利用当下的情境,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的连结。另外善用情绪绘本,介绍基本情绪如快乐、生气、难过、伤心等,能让孩子初步认识自己的情绪。
作法3:根据年纪有不同要求
教导还是应该根据年纪,如请2岁孩子收好东西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另一方面,情绪在孩子身上是很直接的,孩子的情绪调节根据年纪和个别特质有差异,每个孩子的调节度不同,有些孩子表达很强烈,有些孩子会生气,有些孩子很内敛,都跟大脑结构和调节能力有关,因此爸妈应根据照孩子年纪和差异性,而有不同的对待。
作法4:给他时间冷静下来
有时孩子情绪断线,需要旁边一个比较理智的环境,帮他降温,因此爸妈此时要保持坚定温柔的态度,让他冷静下来、慢慢恢复。
暂时隔离是处罚,执行要小心!
当孩子做错事,如伤害自己与别人的行为,须要教导时可被暂时隔离在家中的处罚区。如弟弟抢了姐姐的东西,已警告三次,因此被罚待在处罚区,这是一种较为负向的作法,爸妈执行时可按照年纪进行处罚,如2岁时为2分钟,让孩子知道这是不对行为的处分。
有些妈妈会说:“你这孩子太气人了,我不要理你,我离开让你冷静。”孩子听到后可能立刻暴走,因为他听到“我不要理你”。其实,他最需要是你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他,用坚定、温和的语气说话,或是给他一点时间缓冲,若仍很激动,可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让他冷静下来。
作法5:延迟满足他的需求
要抑制男孩的冲动,建议用延迟满足的方式。例如,他想要喝奶,但时间还没到,因而哭闹不休,这时可用做完一件事再喝,来与孩子达成协议,比如,拼完一次拼图、在轨道上推两回火车或是听完一首儿歌,因为这些是孩子可以预期的事,较容易被接受。
作法6:爸妈修正自己期待
男孩活动量高、常无法煞车,有时会出现许多危险行为,爸妈须一直盯紧他们,虽然是很大的身心压力,但这跟男孩大脑结构较晚熟有关,爸妈应修正自己的期待,如果他们真的做不到,应下修自己的标淮,例如过马路时,孩子真的不想被牵,可改成抱着他,再不肯就要坐推车,还是要针对孩子的情况做调整。
养成你的男孩,3件事不要做
男孩和女孩一样,会想哭、会模仿,同时也会有情绪,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些想当然尔男孩就是这样子的作法,可能会造成他成长过程中的伤害,千万不要做!
别对他说:男生不能哭
传统文化认为:男人不能哭!这句话不要对孩子说,孩子表达情绪方式最直接,要他不可哭、要控制和冷静,不但不合理也难以做到。当他没有适时表达并压抑自己情绪时,这些情绪失去宣泄的出口,日后可能会变成愤怒或行为问题,造成长大后易冲动或其他情况。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正确的作法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允许他有情绪,包括生气、难过等,协助他慢慢用合适方式表达,如孩子生气时常摔东西,除带他认识及了解情绪之外,也可鼓励他用语言找到适合的词说出来。
别对他施以体罚
男孩常有许多危险行为,爸妈有时会失控而施予体罚,不要冲动性打孩子,因为爸妈或主要照顾者,就是孩子的学习对象,尤其男孩对动作学得很快,在没有判断能力之下会模仿与学习。
别使用强烈字眼责骂
爸妈面对经常好动、捣蛋的男孩,可能忍不住会用一些强烈字眼训斥孩子,但他可能吸收很快,马上就会学起来,应以正向、温柔、坚定的方式,才是教养不变的原则。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延伸阅读:如何帮小男子汉度过调皮期调皮宝宝制造的六个麻烦对策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延伸阅读:精力过剩儿童易烦躁对抗精力过剩宝宝六招术
*保护他的“独立性”: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扩大他的视野: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延伸阅读:孩子任性,国外妈妈有方法谈宝宝的勇敢精神及其培养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