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磨磨唧唧的,催你多少遍了!”
“怎么还在看电视,作业做完了吗!”
“这点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啥!”
“……”
这些伤人的话,你对孩子吼过吗?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有过无计可施、吼叫孩子的经历。
但是长期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
你越吼,孩子越叛逆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对于我们来讲,吼叫是短暂的情绪失控,对于孩子来讲,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当孩子面对吼叫时,往往会出现3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嘴上认错,内心没有
为了让吼骂早点过去,他们选择了暂时屈服,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
久而久之,易发展成讨好型人格,性格变得自卑懦弱,不能很好的承担责任。
朋友小敏就是这样,她在父亲的怒骂中长大。最初讨好父母,后来开始讨好身边每个人。
跟小敏接触过的人都说她很好,但是小敏说,自己真的很累,又不知如何改变。
第二种反应:沉默不语,麻木状态
这类孩子看似毫不在意的外表下,内心早已经千疮百孔。
樊登老师曾对这种情况进行过解释:
“有些孩子你看他没有反应,其实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伤害,所以把它打压到了潜意识中。”
沉默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优柔寡断、性格孤僻、固执叛逆等问题。
第三种反应:正面反击、容易失控
这种表现的孩子常见反应是顶嘴,严重些会出现大哭大闹、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
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一位爸爸辅导作业时因为孩子不认真,吼了几句,10岁的儿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半夜求助民警才找到。
心理学家默娜·舒尔指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训斥、责备和命令,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这类孩子会更早进入叛逆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甚至越长大越失控。
吼叫孩子的后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当我们吼叫孩子时,看到孩子的表现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更深层的影响,则隐藏在冰山之下……
除了性格方面,吼叫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曾对于“父母语言攻击对孩子伤害”进行了一项长达十多年的研究。
研究发现: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言语智商在112分,而没有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言语智商在124分。
也就是说,长期遭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脑结构不仅会受到损伤,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当作对孩子的管教。
做好这2点,不吼孩子也听话
吼叫会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那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以下2个方法,建议收藏:
1、ABCDE法则
《不吼不叫》中说: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孩子始终观察着我们,他们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
但唯一不可能的,是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
当你生气时,不妨试试书中的ABCDE法则:
自问(Ask)
问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下一步想什么?看法能否改变?”
呼吸(Breath)
从腹部开始呼吸,感知自己的身体。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下一步愤怒的想法。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想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他真正需要什么?
同理心(Empathize)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
不瞒大家说,这个法则对我很有效:
有次我带女儿去公园,约定好了6点回家,但到了时间女儿开始耍赖,怎么都不走。
当时真的想来一场“河东狮吼”。
但临近爆发我突然想到了这个法则,先试着感应自己当下的情绪,然后深呼吸,找回自己的理智,思考对策。
再联想孩子的情况,换位思考:现在有很多小朋友陪她玩,回家就孤零零一个,不愿走并非不能理解。
随后我意识到,晚点回家并不是什么紧急情况,出来玩本就是为了开心。
于是我告诉女儿,虽然我们到了时间,但是她玩得正高兴,我们可以5分钟之后再走。
女儿听后愉快地接受了建议,只是5分钟的差别,就避免了一场亲子矛盾。
ABCDE法则在怒火攻心的时候,让我退后了一步,更清晰地看待所面临的问题。
2、低声教育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曾写道:
“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
从不在外大声斥责胡适,母亲总是会等到晚上人静时,关起门来教育儿子;
她用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影响了胡适的人生。
在一个家庭里,说话最有权威的往往不是经常吼叫的一方,而是低声教育的一方。
心理学家曾对表达不同事情的声调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大人批评孩子时,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低声教育,不仅可以集中孩子的听力,还能让自己的情绪更加平和,赶走愤怒。
低声,低的不只是音量,更是内心的焦躁。
吼叫后,及时补救
当然,生活琐事繁多,难免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如果你已经冲孩子大吼大叫过了,一定要记得跟孩子道歉。
很多父母其实并不会道歉,这点从道歉方式就能看出来——
“宝贝,妈妈不该骂你,但我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你好好写作业,我就不会吼你了。”
这种看似道歉的行为,其实是推卸责任。
道歉的第一步,就是真诚。
要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同理心去看待整件事。
可以按照后悔+责任+补救的结构:
“宝贝,很抱歉今天对你发了脾气,我知道这让你很难过。”(后悔)
“刚刚是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责任)
“妈妈以后会做好情绪管理,等你完成功课,我们一起谈谈你的日程安排和周末计划怎么样?”(补救)
道歉是复盘自己行为的过程,能一定程度避免下次吼叫的发生。
而且,孩子非常善于学习,如果你在发脾气之后向孩子道歉,他也就学会了犯错后表达歉意,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说:
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
养娃不易,别让你的辛苦付出,被错误的沟通方式消磨掉。
我们是孩子正在学习的榜样,每次发火前请想一想,这个选择会产生什么后果,会教会孩子什么,相信结果会大不一样。
从今天开始,对孩子再多一点温柔。
—— End ——
孩子离家出走的危害性极大,一个人流浪在外,生活没有规律,睡眠饮食没有,远离父母和亲人,孤独感和恐惧感由然而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容易使少年情绪忧郁,产生偏激和愤世嫉俗的心理。另外,流浪在外的少年易染上不良习惯,学会偷盗、抽烟、酗酒和说谎等。特别令人忧虑的是,离家出走还容易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心理和教育专家们分析总结孩子离家出走的有这样一些原因:
1、为了逃避,考试没考好、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躲避惩罚,或者逃避学习和生活压力;
2、为了报复,与家长有了矛盾,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无从发泄一走了之,让大人们着急、伤心;
3、为了寻找刺激和浪漫,出于好奇心,抱着幻想出去试试,希望能有奇遇发生;
4、单纯地效仿和盲从。
没有多少孩子愿意走到“离家出走”这一步。他们选择离家出走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的欠缺。正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怀着一颗受伤的心又无路可走,只好选择溜之大吉。
孩子离家出走最着急的是家长,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孩子离家出走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家长应当充分理解孩子,时刻保持与孩子沟通与交流,以各种方式排遣他们生心中的郁闷和紧张,对于孩子的成败得失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态度,平等地与他们讨论,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或粗暴打骂。其实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心理也没有真正放轻松,对归来的孩子的教育家长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而绝对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冷潮热讽。与此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承担着对他人的责任,逃避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不如用积极态度和父母一道向困难挑战。还要告诉孩子,如果不小心受坏人诱骗、误入歧途更将抱恨终生。
为教育孩子,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广州朝阳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为您提供亲子互动的平台,为您提供亲子沟通的平台,为您消除教育孩子的烦恼。学校实行全封闭、军事化教育训练,一对一辅导、赏识教育、快乐学习、教官与学员同吃同住,接受过朝阳教育的孩子,他们比同龄的孩子懂得更多,更自信、更坚强、更聪明、更优秀、更健康,彻底改变他们以往不良行为和习惯,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青春期叛逆,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由于学校压力和家庭压力太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有过激行为,孩子的出走可以理解。
优秀孩子圈里的孩子,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想想12岁的孩子,没了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时间都面对乏味的课本、习题,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学校的做法,作为家长无能为力。
但你妹妹和妹夫,必须改变。否则,逼孩子走向极端,后悔也晚了。
不要再让你妹妹给孩子上“小灶”了,更不要让你妹夫给孩子补课了。除非孩子自己希望得到这些‘额外的照顾’。
我在山东,我对女儿的教育,相比之下非常宽松,我是数学系本科毕业,但我几乎没给女儿辅导过,也从没给女儿报过她不喜欢的补习班,我认为学校已经抓的很紧了,没必要再给孩子加负担。
即使这样,女儿在‘叛逆期’,也有过一些我和她爸爸都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想,如果我们象你妹妹、妹夫那样,我女儿有70%的可能放弃学业,离家出走---99%的可能会发生。
你妹妹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不要再让他“更优秀”了。
顺便说一下,山东每年的分数线都很高,但我女儿去年高考超过重点分数线50多分,现在正就读于北京的一所重点。虽然不是清华、北大,但我还是为我女儿骄傲。
你们本身在北京,考清华、北大,中国一流已经有优势了,孩子又那么优秀,你妹妹、妹夫何必给自己、更给孩子增加负担呢?千万不要给孩子压垮了!
首先要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心里去,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跟孩子做朋友,语气要是以朋友的语气,而不是命令,强硬的语气,这样,会成功的、望采纳,谢谢。
满意请采纳你想离家出走!相对离家近点!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你要是第一次出走,没有什么熟悉的地方!!你最好只离开那个市!去到另一个市区!最好别出省!!至于你出去后怎么生活!!我个人提议不要过于挥霍自己的腰包!!(如果腰包有很多钱的话)身上有钱的话,在那都安心!先找个地方住下!!最好去找个可以包吃包住的地方!!我建议是美发室!!去当学徒!!第一活不重!第二哪里可能相对来说容易收留你!!还可以有吃有住!!最后才是重点!!其实我不提倡别人离家出走!!我堂弟就出走过!!跑到外的!!他爸爸找了好久!!他妈妈很伤心!常常哭!!我们亲戚每个只要有能找到他的线索都尽力去找!!劳人伤财!!只是提议!!!希望你可以想通!!家长所说的话可能你一时接受不了!!但终究还是为了你好!!也许只是用错了方法!!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