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熊孩子离家出走干革命(熊孩子离家出走)

发布日期:2022-04-29 浏览次数:

1928年,井冈山红军要给桂东游击队送一份重要情报,一位12岁的女杰主动请缨,替红军送信。23年后,一位首长给女杰写信,想要同再见女杰一面。在信中,首长说:“阿春,我请你来北京。”

1928年1月,一位12岁的小姑娘带着弟弟,选择参加了红军。这位小姑娘名叫邹亚春,湖南炎陵人,出生在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她8岁时,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她的父母将她卖给邻村,当了童养媳。

来到婆家后,邹亚春受尽了婆家的虐待,过着凄惨的生活。1928年,红军来到邹亚春的家乡,开始宣传革命主张。实在走投无路的邹亚春,决定参加红军,带着弟弟离家出走,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井冈山。

就是在井冈山,邹亚春见到了伟人第一面,伟人看着两个小娃娃参加红军,关心地问:“你们多大了?是哪里人呀?”邹亚春回答:“我12岁了,弟弟7岁了,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才想着参加红军。”

伟人笑着鼓励邹亚春:“好孩子,来了红军,就参加革命了,以后咱们就同甘共苦了。”邹亚春感受到伟人的关心,坚定地点了点头,从此投入革命队伍。不久后,井冈山红军要往桂东游击队送一份重要情报,负责此事的萧克思考着送信人选。

交给普通战士,很有可能因为手上有枪茧,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邹亚春听说了情况后,主动找到萧克首长,提出:“我年纪小,稍微装扮一下,敌人一定认不出来。”因为邹亚春坚持,萧克同意了,将信交给了邹亚春。

邹亚春就带着信,独自一人出发了,走的都是山路。一百多里的路途,山里下起了大雨,时不时还传出野兽的叫声。邹亚春这位巾帼女杰毫不胆怯,冒雨赶路,终于抵达了桂东游击队,把信交给游击队队长,顺利完成了任务。

等到她返回井冈山时,众人才发现,邹亚春的双脚已经磨破,开始流血了。经过卫生员包扎,邹亚春的伤口才止住了血,她又开始忙碌起来,替红军照顾伤员。伟人听说了邹亚春冒险送信,再见邹亚春,就喊邹亚春“阿春”。

在伟人眼中,这些“红小鬼”就好比自己的儿女一样,他尽可能照顾着这些孩子们。在革命岁月,邹亚春也曾遭遇危险,被白狗子逮捕。1930年,邹亚春和几位战士打游击,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困。

敌人放火烧山,邹亚春左脚被严重烧伤,不幸被白狗子抓住。因为邹亚春换了普通衣服,敌人不好确认她的身份,把她关押在猪栏里,对她展开严刑拷打。邹亚春咬紧牙关,只说:“我是山上的难民,不知道什么红军?”

敌人将她关押了几个月后,实在没有问出什么?才将被打得半死的邹亚春,丢到山林中。好在附近百姓搭救,将邹亚春救回家中,才保全了她的性命,邹亚春从此和红军失去联系。这位巾帼女杰只好隐姓埋名,嫁人生子,成了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1951年9月,伟人得知了邹亚春的消息,亲自给邹亚春写信,在信中说:“阿春,我请你来北京看看。”邹亚春接到来信后,激动不已,没想到首长还记着自己。村民们得知消息,也都以邹亚春为荣,传阅着伟人的来信。

就这样,邹亚春带着家里地里生长的土特产,来到了首都北京,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伟人。在邹亚春的眼中,伟人是一位“慈父”,在井冈山时期,就对“红小鬼”们关心备至。伟人见到35岁的邹亚春,问:“你是阿春吧?这些年还好吧?”

邹亚春听到伟人关心的话语,含泪回答:“我就是阿春,井冈山来的阿春。”伟人紧紧握住邹亚春的手,说:“当年的小红军能坚持革命,不容易啊。”数个时辰的接见结束后,在国家的安排下,邹亚春这位巾帼女杰参观了长城、故宫,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时间。

一个月后,邹亚春带着伟人的关怀,回到了井冈山,此后一直生活在井冈山革命老区。2009年,邹亚春病逝,享年93岁,一生都是“井冈山上的阿春”。她留给家人的遗物中,就有那封“1951年的来信”,这是老人心中一辈子的荣耀。

“每个人都有妈妈,可是我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她为什么不要我?”小小的李继业坐在窗前,对着窗外的星星和月亮问,她的妈妈究竟在哪里?星星没有回答,月亮也没有回应,只有两行清泪无声地从眼角滑落。

李继业越哭越伤心,不小心哭出了声,养母推开房门,担心地问:“怎么哭了?”李继业擦了擦眼泪说:“刚做噩梦了。”可哪里是什么噩梦,白日里,李继业与邻家小孩发生矛盾,邻家小孩喊道:“你不是亲生的,你是抱来的!”李继业一下就愣住了,仿佛掉进冰窟里,冰冷的眼泪控制不住从眼眶中决堤而下。她一遍遍问:我的妈妈在哪里?却始终得不到回答。

图|革命烈士和孩子合影

1961年,李继业快小学毕业了,老师拿出履历让他们填,其中有一栏“是否烈属”。李继业拿笔首先把这栏划掉,老师走到她旁边说:“你是烈属,把这栏填上。”李继业呆住了,她之前只知自己不是亲生女儿,可现在又说她是烈士后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继业心里五味杂陈,什么滋味都有。

高兴的是,她的身世之谜终于被揭开;难过的是,她做梦有一天能见到亲生母亲,却永远都见不到了。这年暑假,老师和教导主任来到李继业家里,养父母终于将她的身世和盘托出。其实,李继业的情况,邻居、学校、派出所都知道,以前他们怕李继业年纪小不懂事,所以瞒着她。

李继业出生于1948年,亲生母亲是革命烈士杨汉秀。

军阀叛女杨汉秀

与大多数革命人士不同,杨汉秀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当地土豪,大伯是四川军阀杨森,杨汉秀是当地有名的“杨大小姐”。从小受尽宠爱的她却没有养成刁蛮任性、奢侈淫逸的作风,她从小受大哥杨汉忻和朱德的影响,对穷苦人民充满了同情。

杨汉忻是杨家第一个“叛逆之子”,早在天津上学时,他就参加了学生运动,被捕后,杨森亲自作保把这个“不成器”的大儿子接回家。杨汉忻的归来,给杨汉秀带来了新思想,他给妹妹讲五四运动,讲日本人的可恶行径。他将杨汉秀引向黎明前的风云时代,在杨汉秀心中种下爱国与叛逆的种子。

图|杨汉秀

杨汉秀13岁那年,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住在万县杨森总部,杨汉秀有幸认识了他,亲切称其为朱伯伯。杨汉秀常常坐在屋角,听朱德和杨森之间的争论与对话,朱德充满爱国热血的话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都在杨汉秀心中留下印记。

这一切都对杨汉秀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长大后,杨汉秀“发扬光大”了大哥的“叛逆”,她抗拒家庭的包办婚姻,毅然与中学教师、共产党员赵致和相爱成婚,离开家一起来到上海。赵致和考入政法,杨汉秀则请家庭教师补习英语,她期待二人同赴外国留学。

然而,这美好愿望却被卢沟桥事变击碎。此时赵致和患了重病,杨汉秀只能护送他回乡。半年后,赵致和病故,杨汉秀万般悲痛。

家庭教师朱挹清对杨汉秀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时常开导她。通过与杨汉秀交往,最终将她引向共产党的道路。当时列强对我国步步紧逼,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具有爱国之心的杨汉秀,一直在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希望为拯救祖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当朱挹清把刊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照片的报纸交给杨汉秀时,她豁然开朗,决定离开家,奔赴延安,去找朱伯伯。杨汉秀毅然抛弃优裕的生活,告别年幼的儿女,前往抗日最前线的陕北延安去。杨汉秀和朱挹清说:“家不能困住我,就是爬,我也要爬到延安去。”

1939年,杨汉秀抵达成都。她一边在报社工作,一边等地下党组织的通知。可是,排在后面的人都去了延安,只有杨汉秀迟迟没有收到北上的消息。杨汉秀心急如焚,不久才知原来是身份问题:一个军阀家的大小姐,放弃锦衣玉食,离家出走闹革命,怎么想都不对劲。

他们对杨汉秀的行为不理解,继而表示怀疑。后来在朱挹清的再三解释下,杨汉秀终于等到了去延安的通知。好不容易到了宝鸡,又因胡宗南封锁无法到延安,只好返回秦岭,在一所小学教书。这时,日寇对中国犯下的暴行源源不断传入杨汉秀耳中,她义愤填膺,更加坚定前往延安的决心。

尽管那年冬天国民党到处搞反共摩擦,但杨汉秀毫不畏惧,独自一人到山西,找叫干玉梅的四川老乡,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参加八路军或到延安去。后来,杨汉秀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顺利见到了干玉梅。

那时,游击队条件非常艰苦,经常没有地方住,吃不上饭,还要与敌人作战。杨汉秀刚去时,干玉梅曾担心杨汉秀这位刚离家的阔小姐吃不了苦,但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

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杨汉秀从不叫苦,始终情绪活跃,斗志高昂,从不落队。一天,途径小山村时,他们被国民党部队拦住去路,要审查。根据行军支部的意见,杨汉秀亮出杨森侄女的身份,假称干玉梅是她的远房表姐。

这招很有效,敌军马上被杨汉秀吸引注意,放松对其他人的审查。几日后,为稳住敌人,杨汉秀把行李放在头目家,然后假称要表姐陪她去看病为由,顺利脱险。

杨汉秀、干玉梅脱险不久,正逢朱德和康克清从华北前线返回西安。这个消息让杨汉秀非常高兴,马不停蹄来到朱德的住处,甜甜地喊了一声“朱伯伯”。朱德一愣,仔细一看才认出杨汉秀,高兴地说:“汉秀,你怎么过来了?真是越长越漂亮了,伯伯都认不出你了!”

杨汉秀向朱德表达了去延安的心愿,朱德惊喜万分,立即表示同意,并大笑说:“军阀之女都来参加革命,何愁大事不成啊!你为了到延安奔波了近一年时间,遇到这么多曲折,仍不屈不挠,这就是最好的入学考试,你已经通过了。你同我一块儿走,去延安!”听朱德这么一说,杨汉秀兴奋得睡不着觉。

不久,杨汉秀随朱德来到延安,并改名为吴铭,以示她与杨氏家族的彻底决裂,甘愿做一个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无名”小卒。在延安期间,杨汉秀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参加战斗,负责兵站工作,当教员,她以极大的热情毫不吝啬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四川的斗智斗勇

抗战胜利后,杨汉秀奉命回四川工作,主要任务是做上层统战工作,尽量为我党争取更多力量。1946年初,杨汉秀随周恩来同机飞到重庆,当日早上朱德夫妇前来送别,康克清送给她一件自己缝制的皮衣,朱德像对女儿一样,嘱咐她一切小心。

杨汉秀一回到四川,就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但她毫无畏惧。回到乡下,首先从她那两个纨绔哥哥手中,夺回被霸占的田产。接着,杨汉秀以做生意为名,变卖田产,暗中购买武器弹药、衣服粮食,给地下党送去。她还以画画写生为由,勘测地形,为战事做准备。

图|杨汉秀

杨汉秀的大动作,引起了国民党的分外重视,因此她从延安回来的短短几年里,先后三次被捕。杨汉秀第一次被捕后,关在成都,敌人因找不到证据,无奈将她释放。第二次是1948年夏天,杨汉秀刚生下李继业不久,回渠县参加起义,失败被捕。

杨汉秀在当地也是知名人士,敌人想借机显摆国民党的威风,为此调来一连军警押送她。杨汉秀心知敌人的目的,到渠河边后,说啥都不走。围观群众越来越多,军警怕出事,便叫来轿子,前呼后拥护送她上路。杨汉秀狠狠威风了一把,敌人示威的计划被粉碎。

这次杨汉秀被关在老街监狱,在这里她认识了盛国玉同志。盛国玉是渣滓洞大屠杀时,唯一一个脱险的女同志。杨汉秀趁上厕所时对她说:“我和你们是一路人。”

当时杨汉秀住的是单间牢房,生活条件和自由程度都和大家不一样。盛国玉搞不清楚杨汉秀的真实身份和意图,因此在杨汉秀和她说话时,只是含含糊糊应付几句,不敢多说别的。

没多久,敌人要把盛国玉他们转移到渣滓洞监狱。临行前,杨汉秀请人做了三道好菜,为他们饯行,并对盛国玉说:“你们先去,我稍后就到。”果然,几日后,杨汉秀也入住渣滓洞,还与盛国玉关在一起。

1949年4月,杨汉秀因病被接出渣滓洞就医,软禁在病房里。杨汉秀得知难友左绍英有个女儿下落不明,于是一出狱便设法寻找她的女儿。找人需要一笔钱,杨汉秀想到了老朋友杨亚西。杨亚西是工商界知名人士,曾在陶行知的介绍下,加入民盟,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

一天晚上,有人敲响杨亚西的家门。开门一看,来人什么也不说,只交给他一张纸条。杨亚西展开一看,只见纸条上写着:“我在市医院三楼一号房,请你速来,有事相商。”是杨汉秀的笔迹,杨亚西又惊又喜,因为杨汉秀被捕后,就失去了消息。杨亚西左右观看,确认四下无人,回到家中来回踱步,他猜想杨汉秀定是有事需要他帮助。

次日傍晚,杨亚西乔装打扮一番出门,独自来到市医院,没有与任何人交流,径直走上三楼,在1号房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杨汉秀。她简短地同杨亚西说明当前处境,并急需一笔钱:“请你想办法将我的两间店铺抵押出去,换20两黄金,我有急用,最好两三天内办完。”

杨亚西略加思索,道:“如今时局不稳,短时间内房子抵押不出去。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当时,杨亚西手中资金也紧张,他经营的“一字号”垮了。于是,杨亚西向黄炳荣借来20件烟,转手卖掉后,到黄金市场买来两根金条。

当晚,杨亚西将两根金条交给大汉,让他带给杨汉秀。杨汉秀拿到金条立即上路,不久在广安找到了左绍英之女王凯,并将她交给心腹之人照料。

图|左绍英

牺牲在黎明前夜

杨汉秀没有忘记中央交给自己的重任,早在她回到重庆时,就去见了大伯杨森。二人寒暄结束,杨森试探着问:“不知共产党说话是否算数,如果我去他们那边,他们会不会搞秋后算账?”杨汉秀诚恳道:“绝对不会!您与朱伯伯是老相识了,他是什么样的人,您再清楚不过。”杨森点点头:“我与朱德,那是老交情了。”

因时局变化,杨森已有向共产党倒戈的倾向。但老蒋为笼络杨森,委任他为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兼卫戍司令,并划拨大量军费和枪支弹药,允许杨森组建5个军。这时,杨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风光不可同日而语,原先想利用侄女向共产党暗通心曲的意思完全消失。

1949年重庆发生火灾,杨汉秀目睹惨象,知道这是杨森的手笔。怒发冲冠的杨汉秀大义灭亲,公开怒斥杨森就是火灾的制造者。杨森为此恼羞成怒,无情地派人将杨汉秀秘密逮捕。这是杨汉秀第三次入狱,也是最后一次。

杨森派人到狱中反复劝说杨汉秀投降,杨汉秀反过来劝大伯弃暗投明。杨森怒不可遏,亲自下令处死这个曾经最疼爱的亲侄女。11月27日下午,敌人将杨汉秀蒙上眼睛,押上一辆小轿车,杨汉秀被活活勒死在车里。

敌人勒死杨汉秀后,将她的尸体丢在歌乐山。他们早先在那挖好一个坑,刚好放下杨汉秀的尸体,特务发现她还有一口气,又开了几枪,浅浅掩埋后匆匆离去。杨汉秀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去,死在亲伯父手里,死在解放前夕!年仅36岁。

由于杨汉秀是被杨森秘密杀害,同志们不知道她牺牲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以为她牺牲在渣滓洞那场大火里。可并没有找到杨汉秀的尸体,她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朱德曾多次委托邓小平、刘伯承等人帮忙寻找,一直无果。1950年,杨汉秀被认定为第一批革命烈士。

烈属寻母16载

杨汉秀离开李继业时,小女儿不到两个月。当时,杨汉秀要去渠县参加革命,无法带着婴儿同行,于是请了一个奶妈照顾她。由于奶妈只有18岁,杨汉秀不放心,又请邻居(养母)抽空照顾孩子。杨汉秀怕突然离去引起怀疑,对邻居说:“我要回老家去收租,天太热不能带小孩去,大概一个月左右回来。”

那时,大家都知道杨汉秀很有钱。所以,她以回去收租为借口离开,大家都不会疑心。杨汉秀化名稚华,离开后给邻居写了一封信,署上真名杨汉秀。怎料命运弄人,这封信后来杳无踪迹。多年后,李继业的养父母将名字错记为“杨益秀”。

知道母亲是烈士,李继业偷偷跑到烈士陵园,希望能找到妈妈的名字。烈士名单陈列在大墓左侧的房子里,李继业来来回回找了几遍,也没找到杨益秀三个字。她怀着失望与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烈士陵园。

图|烈士陵园

杨汉秀的地下工作一直是秘密进行,养父母对杨汉秀知之甚少,只知她是杨森侄女。也因此迟迟不敢告诉李继业真相,怕她说出去会受牵连。直到1972年,李继业从山东回家探亲,养母才告诉她,并一再嘱咐不能往外说。有了这条线索,李继业决心要把身世搞清楚。

1975年,李继业在重庆找到一位与之相关的老人,老人曾见过杨汉秀。他一见到李继业就说,她长得像杨汉秀。可自己的妈妈叫杨益秀不叫杨汉秀,难道杨森还有一个侄女?李继业不得其解。老人说:“据我所知,杨森只有一个侄女从延安回来,在渣滓洞牺牲了。”

在杨汉秀一个老朋友家中,李继业第一次看见了妈妈的照片,带着这张照片回到重庆。当李继业拿出照片给养母看,问她认不认识这个人时,养母立刻惊喜地对她说:“这就是你的亲生母亲呀!你还真有办法,把你妈的照片都找到了。”

李继业这才知晓自己的亲生母亲叫杨汉秀。在渠县热心人的帮助下,李继业很快就找到了父亲、哥哥和姐姐。那时她都28岁了。这条寻母之路,一走就是16年,现在终于走到了终点。

而杨汉秀牺牲的准确地点和经过,直到1977年才浮出水面。解放前夕,当地农民在金刚坡碉堡内发现一具女尸,经科学鉴定和特务口供,确认是杨汉秀。当年,杨汉秀被弃尸荒野,草草掩埋,在几十年来山水冲刷下,遗骨所剩不多。

李继业小心翼翼在泥土中扒找,找到一些碎骨头。她拿起妈妈每一块骨头装进纸袋,置于胸前。感受到妈妈和她贴得那样近,仿佛就站在她面前。

图|吴铭见周恩来的介绍信

杨汉秀牺牲后,她的直接联系人王璞也牺牲了,杨汉秀的真实情况很少有人知道。虽然她被认定为革命烈士,但长期以来寂寂无闻。这年在其遗物中,找到一封“吴铭同志”见周恩来的介绍信。谜题终于解开,众人才知延安的吴铭就是杨汉秀。

熊孩子损坏贵重物品多半是太皮了,建议打一顿好了,一顿不行多打几顿在孩子面前一定立个规矩,无论答应他什么或者他答应你什么,都必须严格兑现!养成每天让他专注做一件事的习惯,比如画画,一起讲故事等游戏!这些也是必须课程!

人活着有么用,自己的事做不了主,爹妈成天叽歪着,日子没法过了

哈哈,想当年,我也成天想着离家出走~~

现在想来,当时为的就是“自由”,对自由的向往真的是很强大的力量~~

但是,千万不要离家出走,那会成为你与父母之间永远的隔阂,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正面冲突,悄悄长大,努力争取自主的权力。过几年你会发现,父母原来是这么老,这么卑微,一点也没有架子,反而像是要讨好你,你这时就会有心酸的感觉,再也不会觉得他们“叽歪”了。哈哈,想当年,我也成天想着离家出走~~

现在想来,当时为的就是“自由”,对自由的向往真的是很强大的力量~~

但是,千万不要离家出走,那会成为你与父母之间永远的隔阂,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正面冲突,悄悄长大,努力争取自主的权力。过几年你会发现,父母原来是这么老,这么卑微,一点也没有架子,反而像是要讨好你,你这时就会有心酸的感觉,再也不会觉得他们“叽歪”了。自己别太任性,都忍耐一下就会ok啦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