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行程没报备,学校处罚孩子,学校搞“连坐”搞到了2022年?“诛九族”听说过吗?这三个字的背后,就是“族刑连坐”,而“族刑连坐”早在大清亡国之前的1905年就被废除了。现如今,学校居然把这套东西拾起来,可悲不可悲?愚昧不愚昧?
①家长犯错,儿子背锅
4月18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局“雷厉风行”地发出通报,把某高中将一名高一同学开除学籍的决定“广而告之”。网友一片哗然。
咱们一起来看看《通报》中是怎么描述事情起因的吧?意思是绥化市某高中的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从外地回来后没有跟学校报备自己的行程,他的孩子正常跑到学校去上课了。麻烦的是,这个家长是密接,结果孩子班上的全班同学和8个老师以及共同居住人都被隔离了。
学校要求家长报备行程,家长“不听话”没有报备,学校拿家长没办法,于是干脆把他们家孩子开除学籍。这不是“连坐”是什么?
②处罚果决,依据是啥
《通报》中提到,学校根据相关疫情防控要求和校规校纪管理办法,对该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看似是有理有据,实则不然。
先说疫情防控,咱们应该遵守防疫规定,这一点毫无问题。问题是这个孩子的父亲从外地返回,总不可能全程规避所有疫情防控措施,让所有人掌握不到行踪吧?当地为何没有采取措施?即便这个孩子的父亲违反了相关防疫规定,当地的相关部门该处理的也是他本人,而不是他的孩子。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地方的疫情防控要求中,规定要搞“连坐”。
再说校规校纪,许多高中的违规违纪管理办法当中,都有开除学籍,但基本上不会用,因为这是顶格处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学校的违规违纪管理办法,基本上都遵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精神。
学校直接给学生开除学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低等级处分升级,一种是行为或品德恶劣。所谓的低等级处分升级,就是在接受低等级的处分之后,长时间不悔改,继续犯错误。所谓的行为或品德恶劣,基本上是旷课时间长,打架影响大,有盗窃、流氓或犯罪行为等等。哪一条也跟家长不沾边儿。
③局里发声,市长怒批
处分是学校做出的,发出通报的却是教育局,教育局为什么要发这么一则通报呢?《通报》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请各地各学校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和“抵返双报告”制度。听出什么味了?杀鸡儆猴!表决心!
通俗地说,第一,教育局认为学校做的对;第二,教育局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第三,教育局认为发通报有利于自己的管理;第四,大概他们认为,发了这次通报能表一表自己的抗议决心。
绥化疫情防控指挥部则是发布《通报》,认定学校对于政策理解有偏差。做出的决定不当,责令学校整改,学生正常上课。撤销教育局的通报,处理相关责任人。
④有些问题,没有答案
事情到此算是告一段落,相信这件事不会再上热搜。但我认为有些问题很难回答,不容易找到答案。
第一,既然说教育局理解政策有偏差,那教育局在发出通报之前是怎么理解防疫政策的呢?白纸黑字,教育局看不懂?
第二,教育局有没有权力发布这样的《通报》?如果没有,他们真的敢肆意妄为,擅自发布?
第三,家长是密接,孩子是次密接,学校的同学和老师是次次密接,他们的共同居住人是次次次密接,按照当地的防疫规定,他们都需要被隔离吗?
第四,既然当地要处理相关责任人,那相关责任人是谁?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呢?
第五,网络上的舆论,让学校的处分被否决,让绥化教育局丢尽了脸面。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孩子的一生会不会就这么被耽误了?
歪歪扭扭的教育局《通报》,险些让一个孩子告别校园;义正言辞的指挥部《通告》,隐藏着五个问题答案难寻。以上五个问题,你有答案吗?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两个超级能唱的女歌手,如今走上了这样的路线:
什么范?
嘻哈。
也可以叫说唱。
这种来自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舶来中国后,很快以地下音乐方式风靡年轻人。
但很长一段时间,说唱几乎都是男人的天下。
女性,极少。
不像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默默耕耘的前浪一定有。
可横空出世,冲破淤泥的,是她:
VAVA,四川雅安市人。
本名很有记忆点,叫做毛衍七。
一度让网友乐猜,她是不是还有6个哥哥姐姐。
2017年VAVA参加了一档说唱选秀节目,名次年度四强。
相对后面几季比赛,那年的含金量堪称24K。
各大厂牌高手云集。
比赛排名在VAVA之后的高手中,不乏欧阳靖这种全球嘻哈界的殿堂级freestyle高手(即兴说唱)。
而最后的双冠军,其中一位是GAI周延。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1995年,陈奕迅在机场的车站,拿着一个载满纪念品和患难的背包。
这一年,在四川雅安,VAVA毛衍七出生了。
只是她的童年在多数人眼中,谈不上幸福。
父母很早离异。
父亲甚至因为她不愿喊继母“妈妈”,而怒揍她。
在四川这片天府宝地,很多年前有一个叫做韩红的汉藏混血小姑娘,六岁没了父亲。
而毛衍七四岁那年,也“没了”父亲。
母亲回来带走了她,从此娘俩相依为命,她再也没见过父亲。
就像那个叫韩红的小姑娘很多年后成为了一位著名歌手。
95后的毛衍七,未来也将在音乐的大浪中,翻出自己的一朵浪花 。
因为母亲能歌善舞,毛衍七从小艺术天赋过人,节奏韵律感极佳。
到了5年级那年,成都一所专业艺术学校来雅安招生。
千里挑一,她被选中了。
但是,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走上伯乐识马、康庄大道的俗套,那就不是人生而是童话。
现实更多的是酸甜苦辣咸。
毛衍七因为家境困难,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学费。
怎么办?
只能放弃。
小孩毛衍七,哭了好几天。
母亲毛燕感到很自责,为抚养孩子,她开过面馆、卖过臭豆腐、花洋芋,也当过业务员。
甚至有时一人做几份工。
但生活就是爬满了虱子。
这样的愧疚感曾萦绕她多年,直到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女儿的演出,才算释怀。
毛衍七虽然失去了一次机会,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没钱、没老师。
然而世间却有一种努力叫靠自己。
一盘磁带,一台随身听,边听边唱边摸索。
2005年《超级女声》大热,那年毛衍七10岁,李宇春21岁。
她在电视机前看到了这位同样来自四川的姐姐拿到全国总冠军,很激动。
当然,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另一位老乡张靓颖。
05超女
不过,在正式走上音乐之路前,青春期的伤痕绕不过去。
单亲家庭,不富裕的生活环境,加重了她的敏感和叛逆。
“我不听话”
“让老师同学都害怕”
“他们互相说悄悄话”
里面的不甘和不平,至今都还能体会的到。
因此,十几岁的毛衍七在学校没少打架,甚至逃学离家出走。
最后还惊动了当地派出所,警察把她提溜了回来。
索性,没能音乐科班出身的她,选择了曲线救国。
初中毕业后,毛衍七决定离开学校。
她想从酒吧驻唱歌手开始,积累自己的舞台经验。
但就像前面所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每次面试,总是碰壁而归,机会的大门将启未启。
敢不敢,蚍蜉渡海
2001年,有三个小女孩被音乐种了草。
她们抱着一张女子组合S.H.E的专辑《女生宿舍》,听完一遍又一遍。
于是三个人相约,长大后一起站到舞台上表演。
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
毛衍七。
站在身边听完的,正是S.H.E里那位叫做Hebe的田馥甄。
梦想照进了现实。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先把时间拨到2010年的那个夏天。
初中毕业生毛衍七去酒吧应聘歌手。
但对舞台表演一无所知,让她屡遭拒绝。
最后,还是凭借自己出色的舞蹈功底,才勉强被一位老板留下。
机会很珍惜,所以她每天都会在酒吧打烊后,留下来继续练歌习舞。
古人云过,水滴可以穿石。
只要有蚍蜉渡海的坚决和诗意,路就在前方。
毛衍七成为了酒吧签约的驻唱歌手,不久又到深圳、海南等地闯荡。
老天爷赏饭,她音色独特,加上台风活跃,凭唱歌吃饭生存不再是问题。
因为长了副娃娃脸,她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VAVA”,取“娃娃”的谐音。
但接下来的问题更艰深,如何才能在高手林立的歌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VAVA在表演中发现了自己说唱方面的天赋,于是决定转型。
有部法国电影,里面有个叫做“敢不敢”的游戏。
放弃受众更广的通俗唱法,离开已经可以衣食无虑的深圳。
去北京,去玩更地下的说唱。
VAVA敢不敢?
她敢。
而这一次的决定,连母亲都不太能理解。
不过真理,贵在求索。
VAVA定下了新目标:成为中国嘻哈说唱女歌手。
2014年,她来到北京。
和DJ出身的音乐人王绎龙合作发行单曲《就这个调调》。
但讲真,这首歌离真正的嘻哈,还有很长的距离。
作为八线开外的素人歌手,VAVA在公司包装下,更多以性感示人。
她灵魂中炸裂的说唱能量,远未被发掘。
《就这个调调》MV
怎么办?
还是靠自己。
“放弃”手里的成绩,重新开始创作之路。
从北京来到上海,向资深嘻哈玩家学习。
于是就看到2016年,全国说唱歌曲创作大赛,VAVA拿下总决赛冠军。
中国嘻哈女歌手的名录上,第一次有了她的名字。
又在同年底,当着自己童年偶像田馥甄的面,炸裂改编S.H.E的《不想长大》。
让原唱大呼意外。
世界上奋斗的人很多。
但敢坚持的人,真不多。
潮流和主流
唱嘻哈的人,常说Real。
真。
这是一种态度,不虚伪、不矫情,要靠真表达。
社会需不需要“真”。
答案显而易见。
但是玩“真”的的嘻哈,却长期以来很难走到地上,成为主流的通俗音乐。
“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主唱华东说过,自己乐队的音乐很“难”听。
“重塑”华东
某种程度,嘻哈说唱,也“难”听。
这里的“难”,并非不好之意,而是带着一点门槛。
音乐旋律不够强,节奏极快,歌词犀利,甚至连台风都带着几分不屑。
这注定它不太容易主流,至少当下。
却并不妨碍它成为一股“潮流”。
在电影世界,最多的是商业类型片,次之是文艺片,最稀少的则是艺术片。
而艺术电影就是电影的潮流,它负责探索这门艺术的无限可能。
所以它注定是小众的。
贝拉·塔尔《都灵老马》
当然,说唱之于音乐,虽然远谈不上引领和塔尖位置。
但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娱乐文化,它来自街头,背后站的是草根文化。
因此,说唱与同样小众的艺术电影有相同的地方:它们背后都是对现实空间还原的艺术表达。
这也是为什么嘻哈文化反复求“真”的根源。
它发育的土壤,需要“真实”的营养。
只有真实,才有生命力。
而潮流,永远都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
就像VAVA敢在说唱音乐中解剖自己。
那些flow下跳动的歌词,既是态度也是一次直击灵魂的穿刺。
我在肮脏的泥泞里面找宝物
没经历苦难怎么叫做生活
每一次分叉口我都仔细斟酌
现在我站在这里 太阳它照常升起
不管遇到什么笑着面对才是真理
敢做,有潮流,有态度。
所以2020年9月,VAVA带着这样Real,在“潮敢音乐节”上,用一曲中国风的嘻哈说唱《我的新衣》表态:
中国有嘻哈,网络有嘻哈。
冲破陈旧的城堡,用韵脚声讨“地下”的称号。
站在潮头。
.....阿姨,加油。一定要把他劝住!
我以前也是从网吧打架不上课逃学一步步走向退学的。。走向社会才明搵食艰难。。
现在的我还很遗憾没能继续读书度过完整的童年。你说什么都没用的他现在才接触还有没腻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的只有找个人能够说服他的语言能力很好的.!1:也许是你们对他不重视,导致他希望通过变相的来得到你们的注意力。
2:询问一下孩子,温和地说,不要老是打老是骂,也许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脾气会不好,注意不要话题扯得太多,太唠叨,那么孩子会对你叫他以后谈话有些反感。
3:如果真的不行使用强硬手段,节制零花钱,不太提倡,可能其反效果这种孩子吧,硬的是不行的。就用软的吧。尽量用行动去感动他(要让他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都是用肉做的,何况你是他最亲最重要的人,他不会没有感觉的(除非他无药可救了,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他去网吧找他不要骂他,心平气和的说孩子我们回家吧,回家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你要用一些行动感动他,让他知道你们很关心他。千万别打,骂。。让他自己后悔、。包括打架啊,不上课啊之类的都用这种软的,。找点他感兴趣的事情,最好在家里做,比如航模之类的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放松心态,平常心面对。我也面临着中考了,总是很担心,我不是不努力可是就是成绩不好。用了状元宝之后才知道,原来我是放间气场不协调,阻挡了我的学习运。现在解决了,学习变得非常轻松。中考不需要担心了。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无可替代,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鼓励,自然容易生出问题攻击是一种本能反应。当儿童疲倦、不舒服或者受到挫折时,为了维护自身心理上的平衡,有些父母打骂孩子,或者孩子看电视模仿一些暴力行为。
应对策略:与父母配合,父母不使用暴力,学会正确教育方法,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榜样。老师帮助孩子及时做心理疏导,恢复孩子的心理平衡。
说谎原因是因为儿童说了实话要受惩罚,说谎可以免于批评。说谎可以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害怕承担错误,夸耀自己优于别人。
应对策略: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撒谎行为及时批评,要理解孩子心理,让孩子信任自己,明确撒谎的危害,告诉孩子要敢于承担错误。
逃学或者离家出走原因:父母经常批评孩子、唠叨、暴力。孩子学习不好受到老师父母的冷落批评,变得厌学没自信。
应对策略: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孩子相处,鼓励尊重孩子,平等相处。老师应该因材施教,肯定每一个孩子,不伤害孩子自尊心。鼓励孩子,耐心温柔教育孩子建议你听听李玫瑾的音频,她是教育专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