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改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马虎、上课走神、精心大意的小毛病。
如果想系统地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训练的话,建议使用下方推荐的《舒尔特|注意力训练方格》,从专业的角度对孩子进行多个阶段的训练,非常的有用。
很多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是从小养成的,上学后又把这种习惯延续到学习、作业和校园活动中,因为不能专心上课、按时地完成任务,不断地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及同学们的白眼,自信心逐步弱化,感到自卑。很多家长可能都在为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问题而头痛,下面济南六一儿童医院特邀专家白建萍教授就为各位家长介绍一下孩子上课总是走神的原因是什么。
人的注意是受大脑控制的,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受到外界刺激形成兴奋区域,周围的区域则受到抑制而处于相对不兴奋的状态。但这个兴奋区域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个部位,而是不断地从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于是原来处于抑制状态的区域则进入兴奋状态,具体表现出来,则是人的注意出现转移。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解释伟:孩子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情形。
孩子上课总是走神怎么办
记录法:
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走神的内容。渐渐地,你会对走神越来越厌恶,记录本上的内容也会随之越来越少。
自我奖惩法:
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要完成什么内容,越具体越好。
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能调动心理活动积极性,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写作业,只要一看到它们,就会提醒自己:“别走神呀!”
情境想象法:
每次做作业时,不妨想象自己正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注意力训练——济南六一儿童医院
做注意力训练能提高大脑各项功能如休息力,注意力,集中力,记忆力,创造力等能力,让孩子不再走神,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以上就是相关介绍,其实,孩子上课走神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注意力问题列为引起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的首要因素。
注意力训练领导者—济南六一儿童医院
济南六一儿童医院注意力训练中心,是一家以解决学龄期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作业拖拉、活动过度、没耐心、自信心差、学习困难、不爱动脑、成绩下滑、感统失调等为训练目标,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与成绩为目的的训练机构。济南六一儿童医院,从训练师的筛选,到训练技术的革新,一直走在注意力训练领域的前沿。
评估体系:
①量表测评:家长线上或线下完成济南六一儿童医院青少年注意力测评表;
②脑电测评:学员完成全脑电波测评,测评各项脑波的优弱项,通过视听觉方式展现,找准短板项目为训练做准备;
③认知功能测评:学员完成IVA软件测试,分析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信息采集与整合能力,综合评估听、说、读、写、算,五大认知功能的脑处理功能。
训练体系:
解决:走神、多动、冲动、作业拖拉等问题。
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减少对外界干预的依赖。
地位:是现代意义上注意力训练的核心科技,安全高效;以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领域,包括飞行员训练、射击、跳水、棋牌等。
认知功能训练:
以“认知能力水平”测量为基础,训练并提高:处理灵敏度、速度、准确性、稳定性、宽度等五大能力。
解决:作业马虎、读错抄错、丢字落字等高错误率问题。
作用:改善作业准确率,提高视听通道的敏锐度和稳定性,会做的要做对、能做对。
地位:基于注意力商测量的经典训练,对视听通道的各个因子进行定制化的专项训练。
心理辅导:
专业心理咨询老师面对面为孩子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训练内容由中科院心理所严格把控,解决孩子家庭和校园心理困扰。
解决:因挫败感和被边缘化产生的自卑心理;
作用:纠正消极心理,建立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桥梁,培养对自我改善的强烈愿望。
地位:虽然注意力问题是偏生理性的问题,但部分孩子叠加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后强化了此类问题。
训练效果:
不再走神: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听课、做作业不走神了,不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物品保管有序,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不再拖拉:自觉做功课,不再需要大人的督促;能够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功课,对困难的题目能够自己动脑筋,效率与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不再好动:能坐得住,小动作少了,能遵守课堂秩序,冲动、急躁的现象得有效改善。
不再马虎:读错、抄错、算错的问题明显减少;不再原本会做的题目上出错,做功课的正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反应速度快了:动作速度显著加快,在读书、计算时反应延迟时间明显缩短,效率显著提高。
壹点号六一儿童健康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是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无法认真听讲,下课写作业时常走神,面对学习常常表现出力不从心。家长们要帮助这类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系统的小脑运动训练(DDAT),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提升学习能力,是专注力较低孩子的最佳选择。有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的对其进行训练,培养其专注力。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2、帮孩子学会自我减压3、做些放松训练4、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5、进行小脑运动训练(DDAT)根据统计,普遍人群,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20分。
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很难达到。除非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动等),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是你自己的原因,也许是东西无法吸引你!
首先保持充足的睡眠、然后上课记笔记把!!
我就是这样集中精力的!!
平常人就得有平常人的方法
讲的太多都是空的
只有自己努力
集中注意力
实在不行可以给自己一点学习的动力
目标不要定的太高
经常给自己点成就感
可以想想自己的父母
想想他们给你的关心
为你付出的精力
要注意劳逸结合
当玩就玩,该学就学
相信自己能做到
希望你快乐
希望你满意我的提议!
首先儿童专注力不集中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1.孩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有的时候孩子在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可能受其中某些情节的影响而忽视了妈妈的提问,出现分心现象。
3.外界干扰引起的。如:喧闹的环境就会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
4.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缺乏新鲜感,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另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注意动静搭配,或活动要求不够明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除了以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外,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好;在心理方面,孩子如果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
接下来我会列举六条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行为
1.不分时机的关心、干扰、催促
宝宝从幼儿园回来不久就在地上快乐地搭着积木,一脸的专注仿佛是在做一件大工程。当宝宝玩得正兴高采烈的时候,妈妈拿了杯水过来,叫宝宝喝口水。不一会又问宝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过一会儿又喊着宝宝要开始收拾玩具,准备吃饭……宝宝的“大工程”计划就这样被妈妈的“关心问候”多次打断了。
家长认为孩子坐不住,一会玩玩这个,一会又跑跑跳跳,做事情也是经常难以坚持到底。但或许正是家长让宝宝养成的这样一种不良习惯呢!家长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全身投入玩耍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会不合时宜地打断、干扰呢?要想宝宝能够专心下来,家长就应该要保护好宝宝做事情的“连贯性”,让宝宝能够享受到“由始至终”的连续感和成功感。
2.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
家长想要宝宝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就会一下子给孩子很多的玩具,让他能够想玩什么就“手到拿来”。但其实一下子给孩子提供太多的玩具,孩子面对这些选择,自然也就“贪心”地这也玩一下,那也玩一下。这么多的玩具其实更让孩子分心呢,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在多次的这些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哦!
3、缺乏耐心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难以专注一件事,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本来就缺乏耐心,在孩子旁边过多地催促。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会多观察,爸妈这时就该放手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享受发现的乐趣和专注的快乐,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催促他快一点哦!
4.玩游戏时过多的干涉、强迫
宝宝在高兴地自娱自乐搭积木玩,爸爸非要参与,还对宝宝所搭建的汽车给一些“指导性意见”,宝宝游戏的乐趣就这样被爸爸的指手画脚打消了。本来父母想要参与其中是一件好事,但是自以为是的行为干涉往往只会剥夺了孩子的玩耍自由。
5.不给宝宝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如果宝宝愿意,那家长也可以静静地呆在宝宝身边,宝宝在地上游戏,妈妈可以坐在身边的沙发上看看书,一起共度美好的午后。宝宝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注意力都会比较集中,在此过程中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专注力,并能宝宝有兴趣参与这样的活动。
6.对待宝宝的重复不耐心
有时候妈妈会发现宝宝经常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比如他想画一只小猫,但是妈妈发现他好像对这只小猫总是不满意,画好了又扔了重画一遍。妈妈对于宝宝的执着难以理解,看到他多次反复后,妈妈就建议宝宝可以先不画画,去看看卡通片或者唱唱歌舒缓一下。
孩子年纪小,通常注意力都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他们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但是一旦碰到能够吸引他的事物,宝宝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表现出高度的集中力。
这时,家长不要随便去干扰他,让他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养成习惯,那么宝宝以后做起事情来也就会非常专注。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我们归纳了5点:
1.视觉注意力训练
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且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让他说说照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儿、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等等。
2.听觉注意力训练
给孩子讲故事,事先说好了,故事讲完了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最好是孩子会感兴趣的问题。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事先做好了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专心,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当然这样做,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只顾找答案而忽略了其他内容,不过训练的次数多了,提的问题也增多了,这样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放在整个故事上了。
3.动作注意力训练
就是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这里可以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大家围一个圈,前一个人做什么动作,紧挨着他的人就学着做这个动作,第三个人又学第二个人的动作,以此类推,谁要是跟不上就要罚唱歌,可以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也可以全家人一起来做。
4.混合型注意力训练
这里实际上就是要求家长在前三种训练的基础上,将视听与动作指令结合起来,其实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家长跟容易做到这一点。
5.对症下药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