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孩子犯错时父母该怎么做(孩子犯错父母包庇)

发布日期:2022-04-30 浏览次数:

面对孩子的犯错,你会怎么做?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

男孩考试考砸了,拿着一份49分的试卷找妈妈签名。

正在打麻将的妈妈瞟了一眼,不顾众人在场就破口大骂:

“你是猪吗?每次考这么点分?我和你爸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蠢蛋?这名我不签,谁爱签谁签!”

这番话就像滚烫的火钳,狠狠地烙在孩子心上。

那以后,男孩成绩越来越差,在父母面前越来越沉默。

就连在学校被同学霸凌,也不向父母透露半个字,只默默地把互联网当“树洞”,在网上这样写:

“一旦我犯错,他们就用放大镜指责我、辱骂我。

好像在他们心中,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垃圾!

小到吃饭不小心摔了个碗,大到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他们欺负我的理由。

我真正的霸凌者,不是同学,而是我的父母!”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连犯错权也没有了?

其实,孩子犯错,是衡量父母的试金石。

我们面对孩子犯错的态度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会犯错,都有做不好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当孩子犯错或者没做好时,父母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心理以及性格的形成,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内在的声音

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犯错时,会习惯性地批评孩子,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经常受到这样的批评。这些担忧和责备的声音,成为了我们内在的声音,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

当我们成了父母之后,这些话就会从我们自己的嘴里脱口而出。诸如“你怎么搞的?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你把东西弄坏了,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怎么才考这点分数?”等等。

为人父母,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生都听到这样的内在声音吗?-“我永远都不够好。”你想打破这个循环吗?打破这个循环,就要从自己开始,自我慈悲,用鼓励的声音对孩子说话,而不是用责备的声音。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内在的声音就会鼓励他们。

你可能会担心,如果不批评、不纠正错误,又怎么能鼓励孩子学习呢?答案是,友善的语言、温和的方式会激活孩子内在的学习欲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这远比让他们害怕要更加强大。

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就会很容易感到被批评、被羞辱,从而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容易变得自卑。孩子在遭遇失败,或者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时,更需要父母的慈悲之心。

其实,我们也可以勇敢地向孩子表达,作为成年人和父母,我们也会犯错,要让孩子知道他是被理解的,每个人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位妈妈的亲身经历和反思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哪怕我平时读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没做好的时候,我也无意识地犯过错误。

有一次是因为女儿考试没有考好。

在接她回家的路上,女儿跟我说,“妈妈,我考试没考好。”孩子本来还挺难过的,后面她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后,又说:“不过我不是最差的,有的同学才考70多分呢,我考了80多分也还不错了。”

看到孩子自我满足的样子,我的心里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说:“考了那么低的分数还沾沾自喜,太不应该了,应该打压她一下。”然后,我就脱口而出了:“80多分有点低哦,你应该向考得好的同学看齐,不应该拿自己跟考得不好的小朋友对比。”

女儿听了有点沮丧,低着头沉默不语。话一说出口我就后悔了:其实,孩子考不好心里应该也不好受,她这么说也许只是在安慰自己或者安慰妈妈而已。我不应该打压她,应该表示理解,再引导她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

事后我觉得自己没处理好,反思并做出调整:下次如果孩子没考好,我一定不再说任何责备或者打压她的话,我要理解她,然后引导她去发现问题和改进。

还有一次就是在面对儿子发脾气的时候。

这时,对面桌子的两个人大喊:“小朋友,不可以蹬桌子,这样做不对!”当时我大吃一惊,顿时火冒三丈,朝儿子大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桌子倒下来会砸到人的!”儿子被我突然提高的音量给吓到了,哇哇大哭起来。

可想而知,我当时整个人是情绪失控了。一方面是因为儿子的过分行为让我猝不及防,另一方面是因为对面桌子那两个人的评价让我感觉很没面子,也就是内心里的羞耻感在作怪。

事后我感到内疚和自责,我感觉是我没把事情处理好,导致让孩子有了不愉快的经历。现在回想起事情的整个过程,如果我当时能够冷静一点,其实我是可以处理好的。

然后是关于面子的问题,也就是羞耻感。也许在听到别人评价孩子行为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到了羞耻。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把别人对孩子的批评当成是自己的错误来对待了,潜意识中认为孩子犯错说明我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父母,我在生自己的气,于是继而又把气撒在了孩子的身上。

但仔细回想,别人的评判真的对吗?他们了解孩子当时的状况吗?孩子当时因为困了没做好,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是能理解的。而我,有时候可能也会因为一时疏忽没照顾好孩子的情绪,这也是难免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合格父母的理由,毕竟,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

如果在当时的那一刻我看清了自己,也就会理解和原谅自己,就不会大声地朝孩子说话了。表面上我们是在生孩子的气,但其实我们是在生自己的气。所以,勇敢地面对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自我慈悲,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理解与接纳才能做得更好

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又或者是其他成年人,我们都会犯错,都有做不好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和宽恕自己的错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反思和学习,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下次才能做得更好。

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只会让孩子陷入情绪的困境中,会让他感觉到父母不理解和接纳自己,从而他们也不会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接纳自己,进而改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拒绝跟父母沟通,听不进父母的话,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和陷入自卑的状态。

成年人能够通过深度的反省和自我审视来理解和接纳自己,而孩子则需要通过父母的理解和接纳才能理解和接纳自己,才能进一步地思考怎样改进,做得更好。

父母需要经常向内看,遇到孩子犯错或者没做好的时候,及时地察觉自己的情绪并且做出调整,对孩子的犯错给予理解和包容,被接纳的孩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学习更多,做得更好。

一、孩子犯罪后家长怎么做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作为家长,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犯错不可怕,但一定要及时教育,及时处理,尽快将孩子拉回正途,帮孩子找回一个没有污点的未来。

1、带领孩子主动自首,如实交代罪行

自首,即在孩子犯罪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前,主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轻量刑情节之一,直接关系到量刑是否从轻的问题。因此,自首是避免东窗事发、减轻刑罚的最好途径。

当然,不是自己主动投案,而是已经被采取了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也成立自首,对于所供述的罪行仍然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2、收集并保留有利证据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自己与整个犯罪活动没有密切联系,那就请一定帮助孩子收集保留好能够证明相关情况的证据,并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这些证据就是你保护孩子最有力的工具。

3、立功赎罪,争取从宽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受外界因素影响,若能够及时抓住立功赎罪的机会,则有可能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如果是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现又有自首情节的,甚至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明白如何帮助孩子立功赎罪,非常重要。

二、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犯罪

2、因打架斗殴而引起的伤害。对于孩子与别人打架,有些家长会不以为意,认为小孩子打架不是大事;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能打赢别人才算厉害,这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对于孩子的打架行为,家长应当重视,不能放任不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下手不知轻重。当家长发现孩子之间有矛盾,有打架斗殴的行为时,应当及时引导,耐心和孩子沟通,问明矛盾产生的原因。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打架是违法的,甚至还有可能构成犯罪。当孩子自己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时,建议家长可以出面与对方的家长沟通协商,双方都从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各自对子女进行教育,化解相关的矛盾。

3、小偷小摸的盗窃行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必须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必须及时停止这种行为,并返还财产。告诉孩子小偷小摸如果不制止,以后可能会引发更恶劣的犯罪,并及时教育孩子改正恶习。不一定!

如果说是父母教唆儿子犯罪,那父母也有罪。

但如果儿子犯罪跟父母没关系的话不会抓父母的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生活中,家长们在对待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出言呵斥,但是,你知道这样的话语有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吗?人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棍棒下成长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会出现障碍的。那么,作为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专家们针对普遍存在的五个问题分别提出的对策,必能让你的孩子听招呼,负责任。孩子发生小意外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从洒了牛奶到损坏了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与疏远与否,信任与反感。

如果对孩子大声斥令“马上清理干净!”

这种清理似乎更像是惩罚,而不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理应承担的责任。让孩子也参与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无需责备,只需让他知道问题需要解决。

孩子弄乱房间不要说:“赶快收拾好房间,不然不客气!”

不妨说:“快(或是十分钟内)把房间收拾好,为你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空发威胁,难以触及孩子的改过之心,结果很快使威胁演变为一场家长与孩子间意志的较量。

孩子早晨睡懒觉不要说:“起床!再不起来就别指望还会有人叫你。”不妨说:“早上好,已经7点了,现在该是你干什么的时候了?”

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为孩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孩子在长出门牙前一直都需要哄着才肯起床,他们自然便从经验中判断,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哄他们起床。“唠叨不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内尔森说。礼拜天,教教孩子如何克服早上起床时的忙乱。比如,前一天晚上就教孩子把干净衣服准备好,把书本装进书包;给孩子买个闹钟,让他自己学着定时间。让孩子决定好自己该做些什么而不是要让孩子做些什么。告诉孩子如果错过了公交车或校巴,你不会开车送他上学。当然这一招只有孩子能步行上学或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前提下方可奏效。

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懒?自己多动动脑筋!”

不妨说:“这是你的作业,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

“许多家庭里,一提到作业,孩子就头疼,有的甚至放松功课,此时给予孩子太多帮助,反而会帮倒忙,应尽量让孩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孩子拿不定主意时,可适当给予指导,然后走开或坐到一边。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写作业,那样只能导致他不学无术。要让写作业成为孩子每天的例行常规。

孩子不愿做家务不要说:“什么时候你才能懂得,你也该为家里做点事情呢?”

不妨说:“你得把碗筷摆好,我才开饭。”

让孩子们认真干点家务可能会遭到拒绝。不妨向孩子们明确规定,什么时间由谁做什么事。

比如,孩子不肯摆碗筷,就不让他吃晚饭。态度要坚决,即使让孩子饿着肚子上床睡觉。孩子如果又把脏衣服随地乱放,这时,不要叫嚷着让他把衣服捡起来,只给他洗放到洗衣房的衣服。

如果女儿想穿那件她最爱穿的衬衫时,发现它是脏的,她自然就会懂得该怎么做了。我觉得是这样的,你自己都说了在生气的情况下批评孩子,肯定你的语气是孩子不能够接受的,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说:“你怎么又做错了,和你说过多少遍了。”这样的口气,这样的话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而应该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你不应该怎么做,你看看这里是不是错了呢?”简单明了的实事求是的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帮助孩子改正,不要夹杂太多的个人情绪。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