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不想和家长交流怎么办(孩子不想学,家长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2-05-05 浏览次数:

长大后的孩子,为什么不再信任父母,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1.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想法

不少家长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强加自己的思想,让孩子顺从自己的安排。却从不愿意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表面上问孩子有什么想法,但从未真正重视。

孩子不是傀儡,随着长大,他们拥有了独立的思想,如果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平等的关心,往往就会选择叛逆。

2.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事情

不少家长忙于工作,赚钱养家,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对孩子的事总是不以为意,日子久了,就会使孩子觉得反正得不到安慰,自己的烦恼和焦虑也没必要向父母倾诉,不然还可能被父母责骂和嘲讽。

3.父母言行不一,双重标准

不少家长经常给孩子提各种要求,但这些要求往往自己都达不到。如果孩子质疑,父母往往会给孩子扣上“爱顶嘴”、“不听话”的帽子。如此双重标准,孩子当然对父母没什么好感,甚至觉得“你们都做不到,我又何必听?”

4.话题永远离不开“学习”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因此格外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得好,就能得到表扬;考得不好,孩子似乎就全无优点了。

如此以往,难免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成绩好才配拥有父母的爱。因此,他们也不会真心对待父母了。

5.脾气太差,总讲大道理

另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不管说什么他们都会觉得烦,都会表现出极其厌烦的情绪。

如果您家长有这样的表现,那要恭喜您,您家孩子正在蜕变和长大!

孩子进入青春期,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以后,他们想独立,不想再被父母呵护,不想再被父母限制在一个圈子中。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父母的认可,他们想做主,想独立,于是穿标新立异的衣服,打耳洞、戴耳环、甚至纹身......,以此来张扬自我个性和存在感。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张力十足,总想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惧怕任何试图阻拦他们的人和事物。

有些家长看到青春期叛逆孩子的种种表现,感觉到无助又无力,常常被孩子气得伤心流泪。

实,以上所说的都是孩子在青春期正常的表现。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特点,要知道这些现象都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表现,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这些现象也表明他们正在长大。

孩子之所以进房子喜欢把门关上,不愿意和家长多交流,主要原因是他们想独立,想摆脱父母的控制,想摆脱父母的限制,更想摆脱父母的唠叨。他们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希望能有更多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希望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当他们关上门后,内心有强烈的占有感,独立感和自由感。

他们关上门就是向父母宣布:这块领地是属于自己的!就是向父母宣告:不要打扰我的独立空间和时间!

他们不愿意和父母多说话,父母一说话,他们就觉得烦,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想独立,想摆脱父母的限制和控制。这种情况下,父母越想控制,孩子的反抗就越激烈,父母越想改变孩子,就越是改变不了,不但改变不了,还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因此,遇到孩子进房子关门,不愿和父母交流,父母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育策略。

遇到孩子关门、冷漠、烦躁、顶嘴、对抗等等,家长要记住“三条”原则,用好“三颗心”。

第一条原则:平等原则。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从内心希望父母和自己平等,常常去对抗父母,反抗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就是这种心理表现所驱使的。他们不想让父母高高在上对自己指手画脚,更不想让父母控制和限制自己。所以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这个原则必须放到最前面。只有真正做到平等,才有可能进行和平的交流,才有可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条原则:不控制原则。

以前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家长都喜欢限制、控制和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都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家长的安排和规划去做,稍有差池可能就会得到严厉的批评和教训。

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种控制是不能再有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控制得越紧,管得越严,他们可能反抗得越激烈,导致的结果越糟糕。

他们想独立,想自由,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作为父母就要适当地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只要他们不违反大的原则,比如:打游戏,抽烟,酗酒,打架,上网,或做其他不好的事情等等等,就大胆放手的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做好宏观监控就好。

第三条原则:不唠叨的原则。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容易烦躁,他们最不喜欢听父母在自己的耳边没完没了的唠叨。特别不喜欢听父母在说有关学习的事情,或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更不喜欢听父母对自己各种各样的指责,训斥和贬低。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好的教育策略就是少说话,尽量的不要说话,即便是要说话一定要过脑子,想好了再说。

用好“三颗心”

第一颗心:不要太关心。

第二颗心:不要太有好奇心。

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种各样比较隐蔽的表现,对于家长而言可能会感觉到很不正常,有些不正常。所以,有很多家长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去了解孩子究竟在房子里干什么?究竟在背地里做什么?他们的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什么?他们的书包里衣服口袋里到底都装了什么?他们的日记本里到底都写了什么?这样的好奇心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家长要想与青春期孩子友好相处,就必须消除这种好奇的心理,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也有一些自己的私密和自己的秘密。

第三颗心:不要太热心。

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平淡一点,冷淡一点,自然一点,平等一点,效果反而会更好。

作为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过热心,把衣服、饭菜、学习用品等全部都给他们准备好了,结果他们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表现出极其厌恶的情绪。这其实说到根本上,是他们内心不想让父母再干涉自己的生活,想拥有一个独立自己支配的自由空间。所以,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一定不要表现得过度的热心。平平淡淡相处,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和他们平等交流,相互商量,效果会更好。

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需要家长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观念情绪和教育方法。只有家长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自己,才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自己总不愿和大人交流怎么办

这就是代沟。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际冲突”即由这一差异而导致的两代人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分歧,因此出现了一条心理鸿沟,致使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有事宁可与同学商谈,而不愿向家长诉说;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某种意义上说,代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也是困扰交流与沟通的难点,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见和歧视的可能性,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通过种种途径,做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代沟是一种心理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代际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和相处的和谐。面对代沟,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感情,不然,不但无法沟通,而且会加深隔阂。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这种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否则会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强。作为子女,你了解这些以后,也应为父母想一想。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你就得多体谅他们。人那,特别是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唠叨.你是她的儿女,他们就会操心一辈子.有些根本不用交待的事.他们会一遍又又一遍的给你讲.而你呢,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用父母再操心了.父母的嘱咐你觉得多余.于是矛盾就产生了.我劝你呀,学会容忍爸爸妈妈的唠叨.或者是你们认为的罗嗦.再不爱听你也装作认真的听.他们乐意了.吵嘴也会少很多.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不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从表面上看这是孩子的问题,实质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要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关键还在于父母或成人的教养方式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坚持送孩子去上学,这样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二、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三、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四、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例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五、耐心对待孩子,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声说话等,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 

六、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一类的语言,避免使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的地位。 

七、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如下棋、弹琴、识字、计算、旅游等。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