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期间如何做好亲子沟通和陪伴
在孩子居家学习阶段,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跟孩子有效沟通和高质量的陪伴。
一、家长好心态,孩子好状态。理解停课政策的意义所在,陪同孩子认识到疫情当下,暂时的线下学习是为了能尽快阻断疫情的传播,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对孩子适时进行爱国、爱家、爱自己的教育;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和孩子一起做运动,一起做饭,一起朋友般相处,化危为机,让孩子感受每一项经历都是成长的内容。
二、了解与理解孩子。跟孩子探讨网课,了解他的内心状态,比如怎么看待网课,能否适应?有哪些困难?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了解孩子的优势科目和弱势科目、将要上网课的内容,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孩子的状态。每天下课后,可询问孩子的状态和效果,如果孩子状态不佳,没有学进去,作为家长,不要着急评判,耐心倾听和分析原因,有效解决问题。
三、激励和引导。激励孩子通过网课努力学习,迅速提升自己,实现弯道超车。引导孩子,居家学习,会有一些不适应,谁适应得快,自律性强,谁主动学习、努力学习,谁就会实现弯道超车。四、定规划,践约定。跟孩子商量、约定,制定学习计划。按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如约定好起床、学习、休息、运动的时间表。在网课尤其是疫情期间,一定要安排孩子的锻炼时间,因为缺少运动,明显会影响孩子的身心状态。家长最好陪孩子一起运动,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五、监督和鼓励。家长一定要时刻清醒,不能让孩子的行为在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进行。智慧监督他在网课期间是否按上课时间在学,是否有学习到位,作业有没有按时交,师生互动有没有参加等。每天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肯定和赋能,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避免亲子冲突,同时也能够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说真的,亲子关系比夫妻关系更难维护,因为大家所站的立场和高度不同。夫妻关系,最起码两个都是成年人,具备沟通的能力和条件;而亲子关系,一个成年人,和另一个未成年人,很难展开沟通,想想都觉得“可怕”。
当然,生活中也有温馨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完全没有裂痕,就像闺蜜一般。可能有些父母会说: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性格又温和,所以亲子关系才会如此和谐。其实不然,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调皮的阶段。
归根结底,只能说别人家的父母会教育。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也就是说,孩子此时的表现,都是父母不懂教育的结果。只不过作为成年人,很多父母过于自信,从来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已。
若是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亲子间格外和谐的家庭,它们有个共通点,那就是善于沟通,且彼此间尊重。父母从来不“以大欺小”,更不会发号施令,而是用平和的态度和语气跟孩子沟通,把尊重表现的淋漓尽致。
反观那些不太和谐的亲子关系,他们之间如同“打仗”,一言不合就会开仗。说出来的话,总是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尤其是父母。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恨不得让孩子成为“傀儡”,只要听话就行。
只想说,拉进亲子关系并不难,重点是父母做了怎样的改变。作为孩子,他们的心形不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正是需要父母引导的阶段。若是大人提供了错误的教育理念,孩子自然也不会太优秀。
有助于亲子关系和谐的小妙招,父母都可以试试
妙招一:多给孩子拥抱
都说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宁可用做的方式,也不喜欢把“爱”挂在嘴边。既然如此,那就每天给孩子拥抱,让他感受父母坚实的爱意。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能用最快的速度拉进亲子关系,因为孩子感受到了被呵护、被肯定。
最重要的是,拥抱可以让孩子的幸福感提升,同时建立更多安全感。若是父母可以蹲下来,相信拥抱的力量会更强大。
妙招二:多给孩子尊重
调查显示:有80%的父母,从来没有做到过尊重孩子。他们习惯性站在高处,凡事都替孩子做规划,甚至想要包办。在这些父母面前,孩子连最基本的发言权也没有,更何况其他权利呢?
不被尊重是硬伤,说明孩子连基本的说话和独立的权利也没有。久而久之,就会想着抵抗父母,亲子关系只会如同寒冰,没有任何温度可言。要知道,孩子的优秀都是靠不断积累,而思想和独立就是基础。
妙招三:多跟孩子沟通
亲子关系的好坏,和沟通有着莫大的关系。很多父母都知道沟通很重要,甚至也在不断尝试和孩子沟通,只不过用错了方式,结果却适得其反。可见,沟通并非大人以为的聊天、说话,而是需要一定技巧。
沟通分为两个方面:说话和聆听。也就说,父母不仅要学会说话,而且还要学会聆听,只有两个部分都做好,才能跟孩子彻底打开心扉,弥补之前的嫌隙。
关于沟通,这些方面要注意
1、从简单的话题开始聊起
亲子间的沟通,需要遵循“问小不问大”的原则。很简单,孩子的想法不成熟,太深奥的问题,他们很难回答。所以,要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说起,也就是所谓的细节。
2、从别人家孩子开始说起
每个孩子都要好奇心,而且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想要成功引起他们的注意,那就从其他孩子的表现开始说起。日常交谈中,可以询问其他小朋友的表现,然后慢慢转移到自家孩子身上,相信他们很愿意回答。
3、从肯定开始,从鼓励结束
多去肯定孩子的做法,以此来激励他们的自信,这一点很重要。相信孩子做每一件事,就算最后的结果不好,做事的过程都有闪光的地方,所以要给予肯定。到了最后,可以适当的说出表现不太好的地方,并且加以鼓励。
写在最后: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权其实在大人身上。因此父母更应该检讨自己,多去做调整。
“请家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老师的杀手锏,一旦孩子犯错,使出这一招,就能令孩子规规矩矩,甚至胆战心惊。这到底是谁的悲哀呢?孩子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事,可是当他犯错后却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诉苦,老师、父母统统都是责骂时,他该如何去承受这一切?相信有一部分父母也经历过同样的事。对此,总结一下经验:1、首先,无论对或错,都不要在老师面前痛斥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孩的自尊心很强,他会因为你的怒骂而抬不起头。2、其次,如果真是孩子做错了,不要模棱两可,必须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因为你的袒护.很可能会导致他下一次继续犯错。3、再次,不是当着孩子的面责骂老师或与其作对.除非老师的所作所为已经无法容忍。因为你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对老师的态度。4、最后.老师说的也不一定就是百分百的事实,有时候可以试着相信自己的孩子。听听人家老师怎么说,如果有事,一起想办法解决就行吧。老师这样是对孩子负责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