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最重要的就是“忍”!
一位母亲把自己变成了人肉提醒器,温和而坚持地“磨”孩子,最终陪伴孩子走过了热衷打游戏的时光,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高中生。
讲述人:郑夏云
职业:心理学老师
年龄:45岁
孩子:16岁
我是一名心理学老师,平时给别人上亲子课总是头头是道,但是管自己家的孩子,还是——头疼。
我一直对孩子讲究的是爱和自由,尊重孩子的权利、主见和空间。可是到了青春期,没想到她倒头给我浇了一桶凉水:我都怀疑自己这心理学是不是白学了。
不管肯定不行,她毕竟只是个孩子,自控能力还有待发展,在游戏的诱惑下如何安排学习需要家长监管。可是,我要是扯着嗓子说她,她只会更烦我。
想起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话,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和父母进行对峙和冲突,父母得好好地站在这个位置上,让孩子在冲突中既能拥有自己的主见,又必须明白适应社会的规则在哪里。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有句话很重要——“温和而坚持”,意思是说跟孩子沟通时,要带着关心、爱和尊重,态度要好,不要急吼吼地指责和仇视孩子,这只会把孩子推远,但是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能随便退让和妥协。
做到温和地对待孩子,我得先把自己的心情搞搞好。孩子现在心理距离离我远了,不是孩子不爱我,是青春期特有的成长,我应该为她高兴。另外,我管她打游戏,不是为了我的权威、证明我育儿有成绩,而是为了关心她,关心她的眼睛、身体、学业和未来,我要让孩子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而且这股关心得持续下去,不要遇到一点阻力,就放弃和摇摆。
后来,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成绩一直不错,和我的关系也回到了从前。这段叛逆的玩游戏时间成了我和她之间又好笑又好气的青春回忆。
这种情况讲道理已经没用了,要用事实教育他
1:领着他去人才市场看看,让他知道没文化找个工作有多难,让他知道没文化以后只能靠力气吃饭,是没有时间做其他的,是整天累的要死却挣不了几个钱的。
2:领着他去婚姻介绍所看看,让他知道没文化连媳妇都找不到。
玩游戏是玩不出名堂的。如果不听劝解,那就让他吃点苦头再说戒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告诉他
人生一切成就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吗?
如果成绩好,那么应多沟通,尊重他的的独立性,引导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