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姐是我们办公室的同事,玲姐平时做事麻利,干脆,领导也很喜欢她,工作上很多事都难不倒她,但最近却给上初二的女儿的事挺难住的,为什么呢?
原来玲姐家里虽就一个女儿,但也没惯着她,所以孩子一直在小学都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好,但孩子上了初中,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玲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口婆心地劝女儿,让她努力学习。
但女儿左耳进右耳出,一点都听不进去,玲姐曾经断过家里网线。但女儿子一开始闹,后来冷暴力家人,也不学习,就睡觉,后来玲姐无奈又给连上了网线 。
玲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给孩子讲道理不听,也想过动手打,但又怕孩子更加叛逆,冲动起来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这也难怪玲姐焦虑,孩子不但无心上学,还早恋,现在中考就进行孩子分流,只有50%的孩子能考上高中,孩子考不上高中,就无缘考上好的。
其实,在生活中像玲姐女儿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早恋、叛逆、不爱学习等。那么正确的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和他们好好沟通尤为重要。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要和他顶着干,家长们可以试试几个沟通方式。
第一: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感受
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要孩子的感受,与之共情。怎样共情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场景。
有一天,孩子放学一进门就黑着脸,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
做法一:假如我们看到孩子那样,冲进房间把孩子揪出来说:“你想干嘛,给谁脸色看呢?”
做法二:轻敲孩子的房间门:“孩子,你今天看上去好像不开心,我看到你这样也很难过,你愿意和我说说嘛?”
显然做法一会让孩子更加委屈、难过,做法二和孩子共情,他会觉得被家长尊重、理解。孩子更愿意和家长沟通。
第二:不与孩子争执,“顾左右而言他”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也是有技巧的,一味地和固执的孩子顶着干,肯定不是聪明的做法,我们不如试一试“顾左右而言他”,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总认为自己是比较对的,若你跟他争辩,只会造成更强的对抗。
所以,我们最好先同意孩子的论点,从而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把固执的劲儿缓下来,然后再慢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孩子讨论。
当孩子固执己见的时候,你可以暂时不与孩子争执,“顾左右而言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再谈。
第三:想要读懂孩子,和孩子多聊天
想要读懂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多与孩子聊天。
虽然孩子每天都会赶着上学,我们为了生活也赶于工作,但我们每天最好能有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也好,这对亲子关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常和孩子谈心聊天,一方面能够让孩子多理解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理解我们的所思所想。
其实建立和巩固关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相互信赖地闲谈心事与家常。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自身产生的种种变化,会紧张,会尴尬,很多时候,即使面对家长也羞于启齿 。
其实在这个时候,书籍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里青春期的家长可以让孩子读一读《青春期女孩的私房书》和《青春期男孩的秘密书》这两本关于青春期孩子的书。
这套书会替你说出你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话,解答孩子想问又不好意思问的问题。
这套书可以说是一套非常接地气的“青春期指导手册”,是一套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青春期手册,这套书里有8大S密话题,写出孩子心声。
让孩子更好地了解青春期身体的秘密、X的秘密、异性关系、如何摆脱不良情绪、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如何做好自我保护、以及如何处理跟父母的关系。
这套书涉及到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情感,学习,交友,ⅹ,梦想。通过亲子交流的形式逐一进行解答,可以称是青春期孩子成长路上的百科全书。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假如你不知道用什么方式面对孩子的叛逆、变化、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又如你的孩子的很多问题羞于启齿去问你、你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 ?......
建议你入手这套《青春期女孩的私房书》和《青春期男孩的秘密书》,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好好进行自我保护,不犯错。这套书也不贵,一顿饭菜都不用。链接我放下面了,书是正版。有需要的家长点下方横条看一看。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
三、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对他好点!~~我也是青春期的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都需要独立!~~主动和他沟通!~~现在的他们正是青春期,不要过于批评要夸奖从他是爱好中找出他的优点,多鼓励他,学会和他做朋友,不要以兄长的姿态去和他沟通,要多和他谈他感兴趣的话题降低他的警惕性取得信任再慢慢的开导他
不能让他对你产生反感后果和严重“逆反期”成因和表现:
“逆反期”的危害
“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帮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
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兰滨介绍说,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对子女的这段“逆反期”应如何进行正确的帮助呢?这是每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多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2.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
3.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
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4.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后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说教而不顾子女的感受;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简单粗暴导致更深的隔阂。
5.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子女,反之也会使子女尊重自己。
6.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套,相信他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家长只需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
7.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孩子对家长在其他问题上的顺应性。
身教重于言传
由于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
1.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2.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
3.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4.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
5.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
孩子“逆反期”的危害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尽量理解,别说些过分的话要记住他在叛逆期中。不过该管的还是要管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