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孩子不听话爱顶嘴,甚至面对父母的管教时,动不动就发脾气,无视家长的教育,让无数父母头疼不已。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先别着急动手,这3种方法教你轻松应对!
邻居的女儿今年六岁了,在外人眼里,孩子懂事可爱,但作为妈妈,邻居却有另一套说词,邻居说,女儿属于典型的“耳根子硬”,面对父母的歇斯底里常常无动于衷,说不听、骂不听,即使挨打,下次也会照旧,经常因为无视父母的话、屡次犯相同的错误,让爸爸妈妈“气炸了肺”。
朋友一出口,不禁说出了另一位母亲的心声,她说道,自己的女儿也是不听话,让她十分闹心。她家女儿活泼好动,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她一向对待孩子很严格,甚至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专主”行为。但过分限制孩子的方法仿佛也并不可观,前几年孩子还会因为惧怕父母而压制自己的行为,而10岁以后,却出现逆反心理,不仅背地里偷偷地做小动作,还开始出现顶嘴,发脾气的现象,形成“越大越难管”的局面。
为什么父母越严格孩子越难管?面对孩子的问题,大多数家长喜欢大吼大叫,甚至用打骂压制孩子的行为,这样做表面看起来制止了孩子,但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孩子“越来越差”: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虽然当时达到了制止的效果,但无法让孩子从心底信服。时间久了,孩子会对父母的打骂产生抗体,即使父母磨破嘴皮也无济于事,出现“耳根子硬”的现象。
●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更容易说谎,在父母的打压下,为了避免再次挨打,孩子会想办法欺骗父母,瞒过爸爸妈妈的眼睛,久而久之,形成爱撒谎的性格。如果孩子出现了撒谎的行为,父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管教方式,不要一味把责任推给孩子。
●经常打压孩子,还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影响性格塑造。长期受到打骂,会让孩子很无助,形成自卑性格,即使在外面,也不愿意和别人相处,变得懦弱、逆来顺受。
●打骂孩子,还容易使孩子脾气变暴躁,效仿父母,错误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好方法,出现顶嘴,发脾气的现象,甚至在与他人相处时,容易发生矛盾。
经常打骂孩子还会使孩子内心产生隔阂,变得不愿意交流,影响亲子关系。那么,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父母要怎么做呢?
孩子不听话、发脾气、爱顶嘴,父母千万不要恼怒,采用暴力手段,要用对方式,教你三招轻松应对:
1. 平视孩子
教育孩子,心态很重要,有些家长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殊不知,这样一开始就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父母要学着平视孩子,用对话,而不是训话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放松警惕,接受父母的行为。
2. 走进孩子内心
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压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根本不能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错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到多沟通,才能实现愉快教育。
3. 多鼓励、少指责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打骂孩子不仅伤害孩子的心灵,还会与孩子越走越远。对待孩子,应多鼓励、少指责,把“你能不能不这样”换成“我希望你能这样做”,选择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平时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平日里,父母不要一味的高姿态面对孩子,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做朋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面对问题要有耐心,拒绝暴力行为,多沟通、多交流,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十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解决方法如下:
1,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10,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关于孩子听话的问题使许多家长困惑,我认为教育孩子听话是对的,问题是怎样教育孩子听话,听什么话。我们知道,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积累而获得的。成人要求孩子听话,是为了培养孩子懂得规矩,能够遵守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善于与别人合作,加速社会化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善于倾听成人有益的指教,可以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少走弯路,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处的。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习惯于成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会提出疑问,即使自己对要做的事有想法和不同意见,也不知向成人表达。这样的孩子常常受成人喜欢,被称为乖孩子。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成人为他安排好的环境中,并完全按照成人的要求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则可能会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很难独立自主。当他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就会感到恐惧,惶惶不安,遇到需要由自己去解决的事时,会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只会机械地模仿,不敢想也不敢动,只等着别人的指令和帮助。可以预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缺乏主见,习惯听人摆布,社会性发展差,难以适应、控制和改造环境。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中是很难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有些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反抗行为很反感。而对那些惟命是从、听话的孩子更为喜欢。其实孩子有时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不听从家长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认为三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家长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在2--5岁儿童中挑选出同样数量的反抗性较强的和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快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所以对孩子的反抗行为,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说起儿童的权利,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其实儿童虽小,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他应享受有一个完整人的权利。他们有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生存和发展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也是对儿童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参与权是儿童生存、发展的具体体现。父母只有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儿童才可能获得发展。我们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棋盘上自己手中的棋子,可以任意支配,随意摆布。当您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过程中,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他们发表意见、表达感受、进行选择、表现能力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成为一个自由、独立、自主的行动者。在将来面对生活时才会游刃有余。其次,要为孩子创造发展的空间。孩子来到充满诱惑力、信息万变的世界,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好奇,他们要去尝试、想像、探索、操作,他们常常是看到什么就要去动,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不会考虑后果,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规矩的错事,表现出不太听话的行为。这正是儿童自立性,强烈求知欲的可贵表现和创造力的萌芽。在遇到这种情景时,家长应抱着积极的态度,防止急躁动怒,急于制止。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以自己儿时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再来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耐心地看个究竟,尽量不去干扰,打乱孩子的思路,对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多一些宽容理解和接纳。总之,对孩子一些不听话的行为,应肯定孩子积极的一面,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一些建议。我想,如果家长这样做了,孩子会从家长那里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将会变得既听话又聪明能干,有创造个性的孩子,从而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十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解决方法如下:
1,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10,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关于孩子听话的问题使许多家长困惑,我认为教育孩子听话是对的,问题是怎样教育孩子听话,听什么话。我们知道,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积累而获得的。成人要求孩子听话,是为了培养孩子懂得规矩,能够遵守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善于与别人合作,加速社会化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善于倾听成人有益的指教,可以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少走弯路,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处的。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习惯于成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会提出疑问,即使自己对要做的事有想法和不同意见,也不知向成人表达。这样的孩子常常受成人喜欢,被称为乖孩子。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成人为他安排好的环境中,并完全按照成人的要求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则可能会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很难独立自主。当他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就会感到恐惧,惶惶不安,遇到需要由自己去解决的事时,会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只会机械地模仿,不敢想也不敢动,只等着别人的指令和帮助。可以预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缺乏主见,习惯听人摆布,社会性发展差,难以适应、控制和改造环境。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中是很难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有些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反抗行为很反感。而对那些惟命是从、听话的孩子更为喜欢。其实孩子有时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不听从家长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认为三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家长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在2--5岁儿童中挑选出同样数量的反抗性较强的和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快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所以对孩子的反抗行为,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说起儿童的权利,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其实儿童虽小,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他应享受有一个完整人的权利。他们有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生存和发展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也是对儿童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参与权是儿童生存、发展的具体体现。父母只有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儿童才可能获得发展。我们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棋盘上自己手中的棋子,可以任意支配,随意摆布。当您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过程中,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他们发表意见、表达感受、进行选择、表现能力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成为一个自由、独立、自主的行动者。在将来面对生活时才会游刃有余。其次,要为孩子创造发展的空间。孩子来到充满诱惑力、信息万变的世界,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好奇,他们要去尝试、想像、探索、操作,他们常常是看到什么就要去动,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不会考虑后果,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规矩的错事,表现出不太听话的行为。这正是儿童自立性,强烈求知欲的可贵表现和创造力的萌芽。在遇到这种情景时,家长应抱着积极的态度,防止急躁动怒,急于制止。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以自己儿时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再来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耐心地看个究竟,尽量不去干扰,打乱孩子的思路,对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多一些宽容理解和接纳。总之,对孩子一些不听话的行为,应肯定孩子积极的一面,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一些建议。我想,如果家长这样做了,孩子会从家长那里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将会变得既听话又聪明能干,有创造个性的孩子,从而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