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行为往往出现在孩子的青春期成长阶段,对于很多家有青春期男孩的父母来说,常常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感觉特别头疼,管教起来也特别棘手,有些甚至已经到了管教失控的地步。
有一位15岁男孩的妈妈讲:“儿子小一点时,严厉的批评还能起点作用,有时太气人时,打几巴掌孩子还知道怕疼,自然就老实点。但是现在情形却完全不一样了,你说他一句,他能对付你十句,有时还会向你大吼大叫,看着人高马大的孩子,真不知道该怎样管教了。”
当你听到这位母亲的倾诉时,是否有同感?看来青春期成长阶段特别叛逆的男孩,其行为大都有相似性,即管教难,家长即使是有心想管,但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别急,寒石冷月老师今天就给你一些建议,相信你认真阅读和学习之后,定会获得正苗启德。
一、对于青春期男孩的叛逆行为,家长需要知道形成的原因。
1、家长长期不重视家庭教育,随意管教导致家庭秩序混乱。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青春期特别叛逆的男孩来说,其叛逆行为的发生并非是进入青春期之后才突然出现的,真正的源头在于家长一直轻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这也难怪,很多家长根本不懂也不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养育孩子来说,重养而轻教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养往往是指对孩子物质生活的,而教则是管教,请家长们注意,管教是一个合成词,是管理+教育双重集合。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一提到管教,他们就会产生误区,只有管而没有教。如果用简单粗暴错误的方法随意管教,必然会导致家庭秩序的混乱,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是不是很容易用父母管教他们的方式来对待父母?
2、家长无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导致在孩子眼中没有威信。
对于青春期男孩来说,他们眼中已经有了偶像崇拜的意识,如果父母无法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他们会从父母身上挑出若干缺点或毛病,缺点多自然无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像,其结果就必然会在孩子眼中没有威信。
纵观那些威信差的家长,常都有这些特点,如随意对孩子发脾气,口不择言,动不动就翻旧账,大有一付恨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架式。自己本身说到做不到,还偏偏要求孩子做到,你想对于青春期男孩来说能信服吗?能听进去话吗?
过多的空口说教,喋喋不休的责备,必然会激发青春期男孩的内心叛逆,你越是让我这样做,我偏就那样做,结果让家长只有生气的份。
3、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无原则无主见,导致青春期男孩是非分辨意识较差。
很多家长从小便对孩子百般溺爱,即使家长没有这么做,家中有老人也会溺爱孙辈。若问溺爱最大的危害性后果是什么?寒石冷月老师可以告诉你,那就是在无原则无底线的纵容之下,会让孩子是非分辨意识出现问题。
说到这里,家有青春期叛逆男孩的父母,自然就会想到有时你会对孩子听不进话,对错都不分印象特别深刻。明明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对于犯错的青春期男孩来说,他们却死不承认。有些时候,你越是给孩子讲道理,他们却越狡辩,最后气你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由此看来,过度溺爱孩子,必然会让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叛逆行为,对于这样简单的逻辑,如果家长都搞不清楚,恐怕你是很难正常管教好孩子的。
4、家长对孩子过度重物质,轻品德教育,导致孩子自私冷漠缺少爱心。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领域里,也同样适用。现在有很多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度物质已经太过常见,哪怕是家庭条件一般,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却还振振有词,说别人家孩子都有的,我孩子自然也不能落后。但是他们却缺少了育儿的隐忧,那就是当你过度重视物质的同时,却轻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完全不去想可能产生的后果。
通过对很多家庭过度看重物质的分析发现,只要对孩子轻视品德教育,很容易让孩子从儿童期开始就变得特别自私,而到了青春期之后,又会让孩子特别自我,他们想什么便是什么,凡事都想让别人围绕他们转,这样的孩子内心会特别自私和冷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青春期特别叛逆的男孩,往往都是家长亲手培育的结果。面对已经特别难于管教的青春期男孩,家长该用什么方法管教呢?不妨参考下面几种方法。
二、减少青春期男孩叛逆行为,家长需要全方位从管教方法上下功夫。
1、完善家规,重建家庭生活秩序。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想拥有温馨和谐的氛围,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活秩序,那秩序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呢?答案是靠完善的家规来维系。
家规是家庭规则的简称,古代曾叫家法,近现代才被称之为家规。现在很多家庭里恰恰缺少家规,没有规矩,哪能成方圆?正如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没有严格的执法体系,社会焉能不混乱?再如一所学校,校规校纪同样要完善,同样要有专人去管理和监督,才能让校园秩序井然。
因此,对于家有青春期男孩的父母来说,想让孩子进入良性的家庭生活秩序之中,就必须要优先考虑完善家规,夫妻俩要先拟出初稿来,然后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到修改与完善家规中来。只要家长引导得法,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就如他们接受校规,遵守校纪一样。
2、树立正面榜样,重建父母的威信。
青春期孩子最喜欢模仿父母,这种模仿和幼儿期与儿童期完全不同,这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模仿,即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有利的则有意识去学。这里所讲的利是“自私自利”,如偷懒、不讲诚信、缺乏毅力等。瞧,如果家长不经意间给青春期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形象,你就别怪孩子模仿你哟。
有一位男孩的父亲给我讲:“我的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成长出现过叛逆行为,通过对家庭整体环境的检视,发现在我的家里,包括我在内,大人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于是我便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形式,把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的叛逆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对照每个人的习惯与品格,结果大家都发现确实如我所讲,不能把问题归到孩子身上,而是应该首先改变自我。”
“通过民主式家风的构建,孩子发现父母和家里的老人气质形象都变了,他们都习惯于遵守家规,遇事都讲理,彼此间相互尊重和包容,家里的矛盾纷争少了,和谐氛围日渐成了常态。在这种正面榜样的影响之下,儿子慢慢变了,叛逆行为不断减少,直到最后消失。”
这位青春期男孩的父亲就把榜样形象领悟的透彻,想教育好青春期孩子,榜样先行,只要你能用心去做,日久天长,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向你学习。
3、消除溺爱孩子,坚持原则与主见,重建认知分辨。
青春期男孩为什么特别容易叛逆?上面我具体分析了原因,溺爱是内因,家长缺少坚持原则与主见是外因。从现在开始,想消除对孩子的溺爱,就必须要树立家庭成员平等地们的意识,即取消孩子的特殊家庭地位,不对他进行过度的物质,反过来要增强对家中长辈的待遇。
当青春期男孩看到父母不给自己像原来那样的物质和待遇时,必然会内心产生不满情绪,这时就需要家长单独和孩子进行交心了,必须要明确告诉他:“人生而平等,如果在我们家里,只你享受特殊的待遇,那就是对别人的不公。现在我们重视对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外婆的物质,实则就是尽孝,因为他们毕竟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
当你这样说时,就能够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分辨,同时也能体现出你要坚持的家庭生活原则,让儿子看到你的主见。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说的问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下足功夫去备课,到时再给孩子施教就不难了。
4、家务分工,共同参与,相互监督,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结束语:青春期叛逆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父母不当教育而造成,现在我们找到了原因,也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正确施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以务实的心态去教育和引导青春期孩子,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不断学习做人和做事,只要发挥家庭民主,你就会发现孩子远比你更讲理,做的会更出色。
第一、适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按年龄、按接受能力,既不要太超前,更不能滞后。第二、亲子教育。父母参与孩子的游戏、智力开发、读书、动漫、健康锻炼、安全及生活知识教育等各种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第三、兴趣培养。对孩子的好奇、特长、兴趣等,一定要多观察、多引导,让孩子以此接受更多的教育。第四、挫折教育。孩子遇到了困难,容易放弃,也容易产生我不行的想法,一定要告诉孩子,谁都会遇到困难,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第五、鼓励与处罚,措施得当。孩子在学习和尝试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鼓励尤为重要,表扬要及时,但不能过,处罚要谨慎,要孩子能接受、能理解。第六、心理健康教育,孩子不管做什么,信心尤为重要,培养孩子坚强、开朗、快乐的个性,是孩子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在管教孩子不能盲目的选择打、骂要用现代化教育也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物极必反这位家长,您好。
虽然我也只是个孩子,但是我个人认为您这种做法的确不对。
现在孩子的年龄还小,如果从小就总是打他骂他,那在他年龄很小的时候跟您之间的关系就疏远了。如果他/她以后上学了,随着时间的增长学龄也大了,遇到的学习中的问题和人际交往还有生活中的问题会更多,那么那个时候他/她犯错误您还是一如既往的打他骂他会造成更严重的反效果。
管教孩子,每位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扪心自问一句,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么?!人之间的交流就是沟通,肢体上,语言上等等。现在很多人都说孩子和家长之间有代沟,那代沟是怎么产生的咱不说,想想代沟是如何扩大的吧。
我和我妈基本上无话不说,因为我们之间沟通多,了解的也多,而且我妈做什么事情都很“开明”^_^
可见,沟通是很重要的。希望对您有帮助严师出高徒,慈母出逆子!父母双方对家中的规则和期待要有一致的看法,该给孩子什么鼓励、如何处罚,双方要持相同的意见;若有意见不同时,最好等到孩子不在身边时再讨论,以免孩子学到偏差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树立良好榜样,孩子会从中获得更多学习。
自从孩子呱呱落地时,父母亲的责任就开始了
要成为一位现代父母绝非易事,除了要照顾日常的食衣住行之外,还要避免小孩生病,还要积极的对小孩的情绪及心理健康下工夫。每个父母都期待孩子过得快乐、行为端正、适应环境,最后还希望他能功成名就。就好象挑苹果一样,会将苹果高高举起、面对光源,检查光线照射下的样子,再轻轻压压苹果看是否结实?每位父母都企图找出一颗最完美的苹果。
经常听到有些人大叹管教子女,不像二、三十年前那么有效?为何当父母是一份让人感到困惑的工作呢?现代为人父母比以前更难,原因是现代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来自同侪、来自学校、来自媒体,以及来自父母的婚姻状况,小孩将感受到的压力,转化为父母遭遇的教养问题。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也影响了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
只给孩子“爱”是不够的
如果有一天你需要拔牙,当你坐上冰冷的治疗台时,医生蒙着口罩对你说:“其实我不是牙医,也没有帮病人拔牙的经验,不过请您放心,我拔牙的动作会很温柔,我会非常爱护我的病人,您只要放轻松就好。”你还会乖乖坐着让他拔牙吗?有些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无限的爱,那么他的偏差行为一定能改善,的确,挚爱与温情是最基础的感情,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判断力和知识。
父母捍卫子女,不让子女们受到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度的保护,反而会让孩子缺乏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爱很重要,但却无法孩子会出现良好的行为。孩子不但需要有爱心的父母,他们更需要接受过训练的父母。
管教不等于处罚
每当问及家长如何管教孩子?大部分都会回答是如何处罚孩子、如何威胁恐吓,但终不能改善孩子的偏差行为,不但使自己筋疲力尽、心力交瘁,觉得自己好象只会处罚孩子而已,最后责怪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可悲、又不适任的父母。
管教当然不等于处罚,管教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和你合作,而不是被你控制,也就是说让子女学会选择守规矩的行为来和你合作,因为他们知道守规矩的感觉很好。当你在管教孩子时,必须要思考:“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有所学习?不会再出现不好的行为?”
尤其当孩子愈来愈大,你就愈需要他的合作,因为你将会愈来愈无法控制他。你必须要相信孩子是有和你合作的意愿,当孩子还小就必须要教导他决定自己的行为,然后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如果你要强行控制他,他不但不会发展出自制的能力,还会使他的行为容易失去控制。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