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好玩吗?你平时都玩什么游戏?”
“不好玩。”
“不好玩为什么还要玩呢?”
“就是烦,不想干其他事情。”
经过交流,廖医生发现,这个叫小宇的孩子问题不简单,不是妈妈认为的“网瘾”,而是抑郁症。
不是游戏成“瘾”,而是游戏“浇”愁
经过一番交流,医生得知,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平时只看到孩子打游戏,却没发现这个孩子其实一年前就因为学业压力开始出现情绪低落的“丧”状态,不愿意交流,成绩下降,心烦易怒。“不想跟人说话,打游戏可以打发时间。”小宇说。
“孩子沉迷游戏,本来就是父母的一个大难题,但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沉迷游戏只是表象,抑郁症才是背后的原因。”廖医生表示,近几年她接诊了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借打游戏“浇”愁。父母如果揪着“打游戏”这个点管教孩子,孩子的状况不仅不会有改善,还可能加重孩子逆反心理,使情况更加糟糕。经过专业评估,医生认为,小宇已经到了必须住院治疗的程度。
游戏很“燃”,但心情仍然很“丧”
抑郁症患者还喜欢打游戏?
不,这和“喜欢”一点都没关系。
抑郁症的孩子少言懒动,做啥事都提不起精神来,烦躁不安,但游戏却可以让他们暂时逃避现实的环境,在虚拟的世界中得到解脱和放松。他们沉迷于玩游戏,但一点都没有“燃”的感觉,相反还挺“丧”的。
廖医生提醒,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打游戏就是“青春期叛逆”或者“游戏成瘾”而随意责骂。
少年已知愁滋味,父母不可乱推诿
别以为孩子没有烦恼!别以为孩子的烦恼都不是大事!廖医生说,她曾接诊过一位高中生,一天能叹气几百回,说一句话就要叹气,父母觉得他小题大做,十几岁的年纪能有什么忧愁的,结果当天就被诊断为“抑郁症”收治住院治疗了。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一次机会,一次修复关系的机会,帮助孩子完善人格的机会,更是让家长自己觉察和成长的机会。抑郁症患者常常“一个人独自悲伤”,他们的感受是真切的,不是“作”,也不是“叛逆”,家长如果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应给予更多理解和关爱,至少在这个时候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一般来说,轻度抑郁症可进行心理治疗,视具体情况是否需要药物辅助。但中重度抑郁症,还是需要尽早接受药物治疗,并且结合相关的心理治疗。
抑郁症就像心灵上的“感冒”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不期而遇,勇敢面对,积极治疗,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