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管理才是对高考生学习最上心的补习机构,大家都知道全封闭式管理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负责学生在校住宿、吃饭的一连串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对高考生学习冲刺最有效果,哪个学校会选择这样做呢?因为全封闭式管理的教学模式是应对高考最好的手段,学生被严格的管理,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
宿州学生进入叛逆期怎么教育孩子
宿州学生进入叛逆期怎么教育孩子
在过往年代的家中,即使没有对话,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比较少。除了家长权威势力较大,孩子也可以逃避到大自然,逃避到各种课外书之中,逃避到朋友伙伴群体里。
而今天世界面貌大变,各种3C产品抓住人性,人们很容易遁逃进入3C里面的游戏、娱乐虚拟世界,而不是利用或控制3C产品。
家中缺乏对话导致网瘾
当然这个结果绝对不是家长乐见的,所以这位14岁男孩的妈妈很无奈的说:“自己对儿子说道理,但是儿子都不想听啊。”
说道理其实也不是对话,说道理也是让孩子听话,听从大人认定的道理不是吗?所以说大人通常会对孩子说:“我在认真说,你都没在仔细听啊。”
想象自己遇见一个人,每天指责你,你想要和那个人连接吗?
想象自己遇见一个人,每天命令你,你想要和那个人连接吗?
想象自己遇见一个人,每天说道理,你想要和那个人连接吗?
同样的例子,不少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从小表现听话、懂事、乖巧。在家人的期待中成长,认真读书获得好名次,备受大家期待,在兢兢业业的学习中,有些尖子生从成绩中得到肯定的价值,暂时没有问题。
实际上我们都懂抽烟伤肺、酗酒伤肝以及投资风险有赚有赔的道理,如果父母不先梳理孩子的感受,而是以明讲或暗示方式灌输道理,让孩子听话,问题终究解决不了。
道理的传输途径类似于智慧开导,除了传统填鸭模式,就是我说你听的模式之外,还有透过体验性的理解,透过好奇打开视野,或者从日常对话中到阅读,都有如此的认知。尤其以体验性的理解,最好的方式是透过亲子对话深刻体验自己的内在,这种成效非常不错。
与玩游戏上瘾的孩子对话
这位14岁男孩妈妈提出一个请求,能否让我亲自指导孩子,用我的方式与孩子“讲道理”,因为这位妈妈是我们亲子对话学习圈成员,我答应了并要求孩子必须愿意先加我为好友。
因为作为母亲如此固执地否定自己的孩子,不仅让自己深陷自责焦虑,也让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面对母亲的否定无能为力,孩子转而就会对自己愤怒,愤怒自己的无能为力。
不多久,这个叛逆期的孩子加我验证通过后,给我发了个很无奈的表情。下文对话内容中为了隐私考虑,孩子名字用军军替代。
我主动问军军:“你怎么想到主动加我为好友的啊?”
军军:“妈妈命令我必须加的。”
我:“妈妈命令你时,你会生气吗?”
军军:“不会生气啊,反正加好友又不是什么大事情。”
我:“军军,谢谢你如此坦诚,同时我也看到你面对陌生的大人其实是有一份勇敢的。”
军军回了个不好意思的表情给我。
军军:“这次考试的确没有发挥好……”
军军:“不认同!”
我:“军军,发生什么事了?让你并不认同妈妈的这种说法呢?”
军军:“这次考试题目有点难,再加上今年我们真正上课时间也短……”
我:“你的意思是这次考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好,再加上考试题目比较难,你就会有压力,考试的时候就会感觉紧张,是吗?”
军军:“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那么你班上其他同学考试发挥的如何啊,有没有类似你这样的紧张啊?”
军军:“我不知道,我很少跟他们来往。”
我:“你在学校很少跟班上同学来往吗?”
军军:“嗯,基本上我一放学就回家了。”
我:“那么,你在学校好朋友多吗?”
军军:“好像就1、2个吧。”
我:“军军,那你在学校时常会感到孤单吗?”
军军:“有时候会觉得孤单。”
我:“那你有没有跟妈妈说在学校感到孤单的事情啊?”
我:“军军,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你怎么了?”
军军:“我妈妈当我考差时就知道数落我的不是,如果考好了,又会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还把成绩单发到朋友圈,以为我傻不知道啊。”
我:“那你是怎么看待妈妈这种做法的啊。”
军军:“我觉得我都是在帮她读书似的……”
我:“这个想法,你有没有跟妈妈聊过啊。”
军军:“说过没用,她直接一句怼过来,我辛辛苦苦给你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是让你认真读书,结果你还反咬我一口,还说是为我读书,你自己不想读书,那你现在就给我滚出家去!”
我:“妈妈当时这么说你,你当时应该很生气吧?”
军军:“嗯,生气又能怎样?她毕竟是我妈妈,也是为了我好。”
我:“那么说,你当时是不敢对妈妈生气,也不允许自己对妈妈生气,是吗?”
军军:“是的。”
我:“那你有对自己生气吗?”
军军:“有点,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我:“于是跟妈妈争吵过后,你就会躲在房间生自己的气,不愿跟妈妈再说话,是吗?”
军军:“是啊,基本当妈妈的都这个德行,烦死她啦。”
我:“躲在房间里,你一般会做什么呢?”
我:“那你觉得这样好吗?能够让你的生气少点吗?”
军军愣住了,过了许久才回复我:“好像也没什么多大的帮助,不过玩游戏的时候,就忘了这些了。”
我:“军军,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跟我第一次就坦诚开放地说了这么多,听得出你内心是很照顾你妈妈感受的,我能看到你有一份善良在这里,下次我们再聊,好吗?”
原生家庭的管教才是根源
与孩子对话结束后,我又跟军军妈妈聊了很久,了解她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经历,才知道她小时候姊妹较多,她是其中不太被重视与关怀的孩子,只有当她考试成绩好的时候,父母才会偶尔表扬一下。
通过我与她对话,我才知道军军妈妈一直有个未被满足期待在心里: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与肯定。她现在的丈夫也是她自己选择的,父母一直不满意,认为是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好,虽然现在丈夫事业小有成就,到现在父母言语间对此都颇有微词。
我哑然失笑:“我与孩子对话的目的不是通过我的道理来说服他,我仅仅是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有清晰的觉察,孩子天生有向上走的渴望,如果没有各种情绪的干扰,孩子自己会对问题负责任。”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说:“有毒行为可循环数代,虽然每一代上演的家庭戏中,演员有所改变,戏码看似不同,但最终导致的结果都是痛苦和折磨。”,这里的『有毒行为』就是指让孩子童年有不良负面经历的家庭教育行为。
于是当她自己成家当了母亲后,她其实内心也怀着隐秘的、甚至是不自知的期待:这一次,我要把残缺的部分修好——互相关怀、相亲相爱,但是却屡屡失败。
弗洛伊德1920年在《超越快乐原则》一文中提出『强迫性重复』概念,是指一种盲目的冲动,重复早期的经验与情境,无关乎能否得利,也不管引起的是快乐或痛苦,个体总是被迫一再重复它,而自己的意志根本无能为力,控制不了这种强迫性。
这位妈妈的内心期待一直未被满足,你如果又不选择接纳与原谅,现在就只好一次次进入心理学上『强迫性重复』状态。
于是,这位妈妈幼年生活中的心理创伤会驱使她不自觉地、强迫性地在心理层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发育阶段,在现实中重复童年期痛苦的情结和关系。
在心理学还有一种说法:“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想办法解决你自己童年对父母的愤怒,害怕,委屈,自然成年后就会把这些情绪转移到配偶和下一代身上,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家族关系中的『有毒行为』会不断重演。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大人内心一直有对原生家庭父母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父母能够相信、尊重、关怀自己,成家以后却把这个期待进行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期待孩子能够听话,玩游戏有节制,能够遵守约定的规则,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期待:期待自己能够与孩子好好地谈话。
可是童年的心理经历卡在心里不能真正释怀,很多大人学了很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还是用不出、做不到,脾气一上来又自动复制了原生家庭父母的指责、讲道理、打骂、漠视等方式。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处理自己家庭亲子关系的模式到最终的结果,与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像是在一个怪圈里无限循环,这就是原生家庭父母的听话管教模式导致的死循环。
以上就是宿州叛逆的学校心理咨询师,根据多年经验整理出来的“宿州学生进入叛逆期怎么教育孩子”所有内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教育叛逆初中生。
最让家长和咨询师头疼的就是闭口不言的孩子,他们不说自己为什么不想上学,从头到尾保持沉默,如果家长急于知道答案,就会大发脾气。想要了解更多“宿州学生进入叛逆期怎么教育孩子”的信息,可以拨打右下角电话咨询宿州叛逆小孩管理学校!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