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愿意和父母表达自己的焦虑,是出于对父母的信任,ta自己已经无法应对和解决,所以向父母求助。这时,父母能够用稳定、富有弹性的情绪,去容纳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不做评判,只是分担ta的情绪,孩子才会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要根据自己孩子的高考成绩和孩子的读书志向而定。如果高考成绩稍低于录取分数线,或者由于其他不可控因素影响了临场发挥,那么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复读。复读的学校最好另换一所,新的学习环境很有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根据个人经验,这似乎是一个“秘诀”。倘若孩子对上学失去了兴趣,经过家长的思想工作,仍然挽救不了孩子的厌学情绪,那就另当别论。有不少学生因为考试失常及其他各种原因,未能被录取或无法达到理想的学校,但自己对上又有追求和梦想,也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部分学生可以再次走入高三课堂成为复读生,每年也因此有不少复读生考入!
再比如,一边看着混乱的房间,一边问孩子:“今天有没有打扫房间?”或者知道孩子今天没有去上学,还继续问:“你今天去上学了吗?”问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会让孩子反感,父母可以这样问:“我看到你的房间还没有打扫。”或者“我们听说你今天逃学了。”
无论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上学总要比不上学要好得多,让那些16岁的孩子就走向社会,着实是太危险了,家长们也是不放心。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