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这个时候家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是进一步向孩子施压,直到把孩子压垮;还是选择信任和陪伴,帮助孩子缓解焦虑,轻装上阵。
朱孝泽妈妈:""孩子的成长需要在天性保持和后期输入中寻求平衡,这个过程依赖于家长和学校的共同作用力。家长的力,源于爱,启于师,作用于孩子,反馈于学校。作为一胎父母,我们应与孩子节奏同步。在新阶段开启时,我们满怀期待却也不乏忐忑,一起进步是亲子共同的目标。放平心态,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去带动孩子,和学校良好互动。
上学会受到歧视。小孩子在学校上学,难免会聊天问及父母情况,当孩子家庭不完整时,面对同学和老师的追问难免会伤心。尤其是一些比较顽皮的学生,会拿这件事到处宣扬,这样就容易收到同学的歧视,产生厌学倾向,随之就是不愿学习,不想去学校,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下滑,导致学业中断,提早进入社会。
《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层面的责任主体很明确,除了孩子法律意义上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还包括父母委托代为照护孩子的人,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其中当然更包括因离异或者分居不能跟孩子共同生活的爸爸或妈妈,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