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有很多的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一旦不看孩子的成绩,就会发现孩子其实真的有很多可爱之处,父母会发现上学前的孩子是多么可爱,笑得多开心,上了学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少。如果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就真善美,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这种教育的本质情感分享一定是快乐和骄傲的,可是为什么孩子上学后,这种快乐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究竟是这种快乐的缺失是孩子个体的特殊遭遇,还是普遍的还是沦为个别现象?如果你看到这里,如果你的孩子刚上小学,你可以看孩子的笑容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你的孩子刚上初中,你可以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你觉得上学快乐吗?”答案就说明了一切。
孩子有了厌学的情绪,其实很正常。如果每天都是重复,并且还有很多的挑战,孩子总是无法完成,他就会有很多的挫败感。作为家长,我们可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焦虑有副作用没?教育是我们国家独特优势之一,相当于我们是全民实行西方的顶级精英教育模式。但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焦虑过度了,就要出问题,全民焦虑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大家生育欲望降低了,育儿太耗精力太花钱,成本太高。还有个副作用,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导致类似“病急乱投医”的行为模式。比如啥都想让孩子学,反倒啥都学不好;父母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增加孩子挫败感,感觉怎么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个别孩子就会慢慢丧失学习本能,变成学习机器。
入园焦虑这种情绪障碍,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持续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别,有的孩子几个礼拜就好了,有的则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还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可能还高高兴兴的,因为他觉得很新奇,但新鲜感一消失,就开始出现一种“滞后”的焦虑……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