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环境中的起因还有很多,像性格因素、留守儿童、过渡溺爱、家庭暴力等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对于不同起因要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指定不同的应对方案。我们也不要单纯的认为都是家庭的原因,孩子的生活环境还包含学校的环境,学校中的交流环境、学生间的相互比拼、校园霸凌等因素也都会促使孩子沉迷与电子产品。我们不能因为问题导向就忽略了学校的因素,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都谈论的是在游戏中有什么样的装备,如何打赢了对方等等,引得其他孩子大为羡慕,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会在游戏中投入的精力更多,试图让自己获得同样尊崇的地位。
我时常觉得,现在学校和家长都被迫忙于应付成绩,对品德教育不够重视。即使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似乎给孩子们传达的信息也是:成绩好、各种比赛表演夺冠、才艺证书多,这就是好孩子标配了。大家都忙于提升这些量化的、光鲜的、可被证明展示的能力。其实,人生很长,这些转眼就是浮云,其他那些被忽略的东西才是根本。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了一路的眼泪,但回到家后,母亲却对孩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老师跟妈妈说你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够细心一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的”,当时这位孩子的同桌排名2当母亲说这话时,孩子的眼神一下子有了光彩,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孩子感觉一下子长大了不少,第二天上学起的也比平时早
说话是不是为了缓解我们自己的焦虑?当我们把内心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就变得焦虑的,高焦虑是会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等焦虑是最适合的。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