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
其实这次改的是职业教育,不是教育法,只不过给职业教育希望,以后能上,中考还是分流,只是换了个词,无法改变中考分流的事实
不是不分流,是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以后的职业教育会向普高一样可以上技术性的。职业高中也是高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要想太多还是只有让娃好好学。
有些家长认为
以前初中就分流,学生年龄偏小,太早了。普及高中教育,高考时分流都能接受。
我是高中之后再读的技校考的,在职业学校任教了几年,不能说普遍存在,但还是希望能读个高中以后再去选择专业去读,认知方面和自控能力会大有不同
其实最核心的还是
1、招聘单位不能要求全日制本科毕业,才能有出路
2、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在当地有没有认可度,学生是否愿意上职业学校,企业是否愿意招聘职校学生,毕业的学生发展得好不好,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又是家长们变得手足无措的特殊时期。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体会:那个从小无比依恋你、围着你转的“跟屁虫”,会在某天突然拒绝你再拉他的手;那个总是快乐、满足、合作的小孩不见了,眼前的孩子悖逆、愤怒、沮丧……这一切都让做家长的手足无措。
A家长:“女儿上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人,老嫌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然后摔门走开。
B家长:“儿子13岁,年前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过完春节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偷着上网吧,跟不好的孩子玩,作业也不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没招了!”
以上是前来求助启思维的两位家长的困惑。他们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了?为什么以前的小绵羊变成现在的小刺猬?
当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以你不习惯亦不喜欢的方式对你说话、与你相处,甚至和你顶撞时,先别急着生气,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因为他(她可能)正在用这种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生理上已经有了大人的样子,但是心理上还是不成熟的;所以家长们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先学会“改变自己”!
01/变说教为身教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就不停地给孩子灌输各种大道理。但是你以为他们听进去了?很显然并没有。。。。于是,当孩子表现得心不在焉时,说教就变成赤裸裸的教训、批评!其实,说教是最无用的教育方式。
02/变命令为商量
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习惯将自己摆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我说的话就是准则,就是命令,孩子必须得服从。比如,“不准”、“必须”、“不行”就是他们的口头禅!“再给你一分钟,必须上床睡觉去!”“赶紧把你的房间收拾好!”“还在玩,做作业去!”总是用强制性的命令要求孩子屈服于你。
但是青春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还要习惯用强势的态度要求他们,只会让他们阳奉阴违,又或者直接公开反抗!因此,家长们其实可以转变自己说话的方式,说不定会发现意外的效果。比如,“这么晚了,你是不是该去睡觉了?”、“你房间好乱呀,能不能把东西收拾一下?这样的沟通方式,远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03/变否定为肯定
所以父母不要总抓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放,应该多多去发觉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好,犯错时,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增强信心。
04/变唠叨为关爱
唠叨和说教其实是非常的相似的。很多家长爱孩子,担心孩子,总是无意识地唠叨,说实在,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是如果没完没了的唠叨,只会让他们觉得不耐烦。
05/变管制为放手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于是总会出现有意或无意地管制,严格要求孩子,管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交友,替孩子做事等。但是你知道吗?这样的管制不仅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乐趣,还可能让孩子变得更糟。
青春期的孩子多半都会出现叛逆心理,当孩子在管致中感到了压迫和不自由,为了挣脱束缚,他就会开始与大人对抗。压制越厉害,反击力就会越大。
因此,我们的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有自己成长的空间。父母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负责,给予孩子信任,让他有锻炼的机会。
06/变主角为配角
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是家里的主角,大人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配角。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于在前台“指挥”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大的时候,家长们就应该把自己移到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生活。
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需要走上自己的舞台,承担自己的责任。当你给予孩子尊重、民主、平等和信任时,你会发现,他长大了。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增强,他们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审视自我、他人及周围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看法,希望父母能把他们当初“大人”看待。
所以,父母要努力与孩子站在同一阵营,保持亲子沟通的通畅,学会改变。这才是管教叛逆孩子最佳方法!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