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小学生厌学的概念(关于小学生厌学的)

发布日期:2022-05-05 浏览次数:

家长经常会抱怨孩子厌学。有没想过,你很热爱工作吗?

每每假期前,总会盘算“还有多少天到春节了?忍一忍,熬一熬,就到了。”每到假期快结束,那心里往往太失落、太哀伤。

有次看一个帖子,关于“你在盼望退休吗”,下面很多条回答中,全部是把工作当服刑,在咬牙坚持,在数着指头等退休。

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如果工作让我们如此痛苦煎熬,可想而知对身心健康会造成极严重的伤害。

《正念的奇迹》中,一行禅师如是说:“如何修习正念呢?首先专注工作。”

为什么如此排斥工作呢?是因为生了“分别心”。你认为国庆度假、退休后休闲更幸福。

事实上真到了度假、退休的时候,很可能又产生新的烦恼,又开始向往上班的幸福。

事实上每件事都未必有一个自性,未必一定是快乐或一定是痛苦,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赋予了它们这样的概念。

但是我们每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注定要工作,无论你焦虑不焦虑,接受不接受,你都得工作。不如好好享受当下,好好体会上班的感受,把全副身心专注在工作上,发挥出自身的才华和潜力,去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那么,当回到家的时候,就别去考虑“我工作完成得不好,可能要被领导批评,可能影响奖金……”,无限烦恼担心中。

下班回到家或假期中,你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好好陪伴爱人和孩子,放松身心。

总之,放下“分别心”,不要赋与工作、度假不同的意义,保持正念,活在当下,活好当下,人生就会减少很多烦恼。

我女儿小时候,并不畏惧考试。她总结说:“考试和做作业差不多呀,不过是换个地方,规定了时间而已。”

她对学习原本也是热爱的,因为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看她心爱的故事书。

可是后来为什么发展到厌学?考试焦虑症?半年多时间里无法走进考场?一到考试就彻夜难眠?

“分别心”是怎么产生的?不过因为她爸爸长年逼迫她成绩优异,否则就揍她。学习和考试,与暴力、伤害、恐惧、屈辱联系了起来,所以就生了抗拒抵触之心。因担忧会被爸爸揍死,心生焦虑恐惧,再难保持正念之心,专注学习和考试。

小孩子就是这么单纯到巨蠢。

我女儿认为他爸爸会揍她揍到死,有生命危险,因而极度恐慌。

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说小时候回家向爸爸告状,说被同学欺了。爸爸火冒三丈,问是哪个小兔崽子干的,明天要去学校弄死他。这小孩一方面不想同学死,另一方面不想爸爸偿命。从此,再也不敢找爸爸诉说委屈,把所有的伤痛默默的独自咽下。慢慢地影响了心理健康。

所以,家长对孩子说话一定得小心谨慎,正确表达,好好说话。

文丨福林妈咪

网上有很多小孩子讨厌学习的玩笑和段子,孩子们觉得有共鸣,家长们更有共鸣。

比如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小朋友过生日,爸爸给孩子买了生日蛋糕,上面是迷你版的各科课本,非常逼真,蛋糕上还写着一句话,不是祝宝宝生日快乐,而是“地球一日不毁灭,你都要去做作业”,孩子在一旁哭得很痛苦。

底下网友纷纷评论,孩子太难了,这个爸爸太有创意了。

生日蛋糕这样搞,确实挺有创意的,不过这样一种氛围,让我有点担心,虽然这些段子中调侃的成分更多,但是这样调侃孩子厌学就能收获流量的趋势,真的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吗?

不仅是上了小学的孩子体会到大家学习都很痛苦,这样的风气还会蔓延到幼儿园孩子身上。

福林现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就要上小学,他也已经开始学着调侃学习苦,做学生难了。他们班好多同学的家长也开始犯难,辅导孩子写作业越来越难了,不敢想象以后上小学会怎么样。

当孩子和家长们都开始觉得这样的集体厌学情绪很正常,我想这不应该是正常的。

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孩子们的厌学,最开始是由于什么。

好像是父母的焦虑。

孩子从开始幼儿园开始学数字、识字开始,父母们就开始重视,担心孩子学的不够快,不够好,更希望孩子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于是对孩子开始严格管控。

父母的严格管控,就是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放学,小学放学,吃饭多长时间,写作业多长时间,几点开始写,几点结束,几点必须上床睡觉。一边说要求一边跟孩子强调,你现在不能光想着玩儿,学习有多么重要。

但孩子不是个没有感情的吃饭机器,他的行为永远不会和父母规定的节奏相一致,一定要让孩子严格按照父母制定的时间表来走,孩子一定是不舒服的,所以他很难听话。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把这样的不舒服归因到学习上,从一开始就对学习报以敌对的态度。

其实,一下子让孩子被动接受紧张的学习节奏是粗暴的,更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建立起行为意识和时间表,主动管自己。

自主意识是孩子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动力,再多的外力推动,都只是一时的,甚至小时候压的越狠,以后孩子想要放纵的意识就越强烈。

怎么样孩子自主学习呢?

别跟孩子讲大道理,说学习有多重要,写完这一张“7”有多重要,合理保留孩子的好奇心就够了。

小学一二年级最重要的是语文数学两门课,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游戏兴趣来留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两岁前开始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最喜欢故事了,我们绘声绘色的给孩子讲述故事,让孩子自己看,看的多了,孩子对很多字会眼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会更好,学习语文就没有那么大的难度了。

那么数学和游戏有什么关系呢?很多游戏是和数学思维相关的,玩具的形状,契合图形数学,玩的过程中我们能教会孩子数数,理解“多”、“少”等概念,有利于孩子将枯燥的数字联系到生活场景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说,看似没有意义的睡前故事、游戏,包括动画片,都是和孩子的学习分不开,寓教于乐,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厌学还有一个原因和父母有关:获得挫败感

孩子不听自己的,孩子没做到自己期望,很多父母就会生气,骂孩子,怎么那么笨,怎么又做错了,怎么又粗心了,怎么只知道玩儿,怎么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

《少年说》中有一期节目,一个女孩儿站在天台上对妈妈说,为什么你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总把我和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相比,我也很努力呀,你为什么看不到呢?

可是妈妈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比是客观的呀,从差距中能发现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最后妈妈说:“你强的时候,我就要拍你一下,你弱的时候,我就要推你一把,有些东西你要改才会有效果,不是我肯定你就有效果的。”

这位妈妈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我想很多爸妈和这位妈妈一样,也不觉得有问题,孩子不好好学习,还不能批评了?

孩子的需求,这位妈妈并没有听懂。

她希望的是来自父母的肯定罢了。

别说是孩子,我们大人面对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时,谁又能一直抱有激情呢?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经常因为学习、作业没做好而批评孩子,那么孩子的印象中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我具体的一个题没做好妈妈批评我,而是我学习的时候妈妈批评我,时间长了,孩子还能对学习留下好印象吗?

相反,想要孩子一直喜欢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带给他的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人都是越擅长什么,越对什么有兴趣。

引导孩子学习,鼓励永远比打击有用的多。

孩子做对了一道题,就夸奖他一下,孩子一直错自己都没耐心要放弃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替孩子熄火,鼓励孩子再试一次,而是不是在一边给孩子施加压力:你怎么这么笨。

当然,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自然也不行。

表现:恐惧上学、胆小或是孤僻任性,原因是老师的讥讽或是同学的孤立,跟家庭也有关系!所有‘厌学’都来至于有不懂的字、词、意,可能是不留心没有听清楚‘某个部分’而连接不上,也许是没有弄明白字意、词意而感到无趣(头脑空白)。只要在他觉得还懂的地方顺着往后温习就能找到‘漏洞’。其实没有笨学生只是不会学习方法!环境造成一切!!!!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

中小学生为什么厌学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