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中孩子叛逆期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本篇文字通过:1、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容易走入到两个极端;2、与叛逆期孩子交流的原则;3、与叛逆期孩子交流的技巧!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个人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关于这方面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初中生家长有一定的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
初中阶段的孩子处在第三叛逆期当中。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而更愿意和同辈进行交往,对家长的态度也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原来你看着很乖巧、什么话都和你说的孩子,现在可能对你会一言不发,你多问两句,有时还要跟你急眼。
我在学校里处理学生问题时,来学校的家长往往会和我说一句,“叛逆期的孩子,我实在是管不了啊!”
然后,因为家长的一个“管不了”,也造成了很多实际上的问题。
这个孩子我也和她谈过很多次,我的感觉是,她就是叛逆期的问题。而家长面对这个孩子的叛逆期,并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一直不明白孩子的需求,一味就是让孩子读书、读书、考好成绩,这次问题终于全面爆发了!
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容易走入到两个极端。
1、进行严厉打击。
很多时候,孩子在校出问题了,老师会请家长来。然后很多家长,尤其是爸爸,二话不说就会上去给孩子一顿“胖揍”。但是结果怎么样呢?我看到过与家长对打的孩子,初中生了,人比爸爸还高大,和爸爸打起来还真一点不吃亏;我也看到过,挨打之后,直接逃走的孩子,最后急得满世界找的还是家长;当然咯,我见得最多的还是,家长打归打,孩子一声不吭,跟打石头样,打完一点教育效果也没有。
所以,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果还是用暴力打击的形式,其实是极难解决问题的。而且,容易在孩子心里埋下憎恨的种子,现在你对他打得多狠,以后他对你的报复就可能有多深!
2、放任自流。
第一个极端,也就是严厉打击过后,家长发现无效,再多方尝试之后,依然无效,这时,家长就又容易进入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逐渐放任自流,把他放在学校里随他自生自灭。
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的老师,我发现,初二下半学期,就肯定会有一大批像这样的家长,因为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对孩子放任自流。家长采用了这种做法,或许自己内心里是不烦了,但是,其实是后患无穷的,因为家长对于孩子在校生活的漠视、完全离开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在行为上发生偏差,比如沾染社会上的恶习:抽烟、喝酒、甚至是社会上拉帮结派、吸毒等等;等家长回过神来发现时,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了。
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其实是有原则的。
孩子叛逆期的逆反程度有轻有重,处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有不同的方法,所以,在这件事上,包治百病的药是没有的。但是,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面对学生叛逆期问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的。
1、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下放一定的权力。
到了初中阶段,家长首先要改变“棍棒出孝子”的观念。小时候拗一拗,因为树苗还小,还经得起;但是,初中的孩子了,树都已经基本成型了,你再去拗他,弄不好是要拗断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已经很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而且异常渴望能够得到大人世界的认可。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放下身段,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一些家庭决策上,听一听孩子的意见,让他觉得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然后或许他就会更愿意融入到家庭里,这也会使他间接地更愿意和家长进行沟通;
2、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别老搬出“别人家的孩子”。
请及时将“别人家的孩子”请出你们家!
3、父母要亲身示范。
作为老师,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长,所以心里很清楚,孩子的问题,与其说是孩子问题,不如说是家长问题。“一个问题学生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句话有些绝对,但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发现,如果孩子生活在父母言行不一,家庭环境不和谐的氛围当中,明显比其他同龄人更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说两个叛逆期初中生的例子:
1、母亲小魏,来学校哭诉孩子不听管教,不肯来学校上学,希望老师去劝一劝。后来了解到,他的孩子之所以不听管教,原来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母亲又改嫁了,肚子里还怀了孩子,所以,他感觉到整个人生都黑暗了,原来乖巧的一个男孩子,现在憎恨妈妈、怨恨爸爸,别说学习,都经常有轻生的念头。
2、昨天,我们请来了一位爸爸。这位爸爸很不愿意来学校,但这次,必须要让他来,因为由于他的儿子原因,一名女生经常离家出走。是女生的妈妈哭着求学校一定要联系到他的家长,希望他的家长能够教育一下自己的儿子。这位家长后来的话让我们老师都很沉默,“老师,儿子这么大了,我们也管不住,周末了人就不回家,我们也找不到人!”一个家长,连自己儿子周末能不能在家都无法,试想,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能够顺利度过叛逆期呢?
所以,孩子要顺利度过叛逆期,父母的言行是很重要的,只有父母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和榜样,时刻注意言行,孩子才愿意与家长越走越近。相反,家长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孩子就会从心底鄙视家长,进而导致父子或母子关系紧张,孩子离父母会越来越远,也极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网上很多的家庭悲剧,大家可以搜一下,我这里不列举!
另外,除了以上原则以外,与叛逆期孩子沟通还有几点技巧需要注意!
1、保持冷静,沟通时持亲切、尊重的态度;
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时,你的情绪不能比他还激动。他与大人进行沟通、交流,其实内心是极度紧张的,他观察你,远比你观察他来得更加仔细,但凡你出现的一丁点儿让他觉得“不安全”的因素,他自我保护的罩子就会立马打开,你再想进入到他的内心里,这就极度困难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和我反映,“我的孩子现在就跟木头一样,任凭我说,他就是一句话不说,我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你就想把,你气呼呼的把孩子叫到身边,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孩子没有开口,你就已经把他数落了一遍,这个时候,就算是我,我也不开口啊,我肯定觉得,“多说多错,不如不说”,等狂风暴雨过后,自然就会有晴天了!
2、学会倾听,谈论他敢兴趣的话题;
如果孩子肯说,你就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说,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多说说,你就作为一个倾听者,然后根据他的话题了解他的生活和内心的想法,再根据他话题内容与他交流他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一来,你就很容易能够走进他的内心。
3、千万别一开始就谈成绩;
4、寻求差异的解决方法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最好要与孩子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一个差异的最佳解决方法。打个比方,孩子周末晚上要出去玩儿,你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对,不想他去,但是你又很清楚,叛逆期的孩子你要是去阻止的话,十有八九要碰一鼻子灰。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运用到我前面讲到的几个技巧,保持冷静,然后听孩子谈他的看法,他可能会说,“我和同学有约”,也可能会说,“老师让我去书店买资料”、也可能会说,“我想去看一场电影”···你就听就行,起码这个时候有一点是很好的,你的孩子的动向你就掌握了!
结语
以上的原则和方法,我也告诉了那个忧伤的妈妈,希望能够对她有所帮助。
在教育初中叛逆期的孩子这一点上,我始终还是认为,只有可以参考的原则和注意的技巧,没有能够包治百病的方法,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存在差异的。
但是我相信,只要一个父母在管理初中叛逆期的孩子这一点上不走极端,注意宽严有度,不要激化矛盾,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线教师的一点想法,希望对遇到孩子叛逆期的家长有一点正苗启德作用!
(我的私心就是,家长能够有效处理叛逆期孩子问题,学校的学生问题也能够少一点!哈哈!)
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总结出来一些精华发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正苗启德,谢谢!13岁到18岁之间的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了,和青春叛逆期的儿子相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宽容的对待孩子,原谅孩子的错误;二:了解孩子,做高明的父母,学会倾听;三:着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内容,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1.兴趣与爱好;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5.自信心与好强心;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7.高抱负;8.焦虑。四;别与青春期孩子较劲,作好孩子成长航程中的舵手,放手但不放纵,让孩子去寻找自己,找到的才是自己;五: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六:坚决杜绝揭孩子短的行为,不能放纵自己用错误行为应对孩子的无知犯的错误.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父母不包办代替.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活动方式,父母不指手划脚.引导孩子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父母不急于求成.引导孩子正视自己行为的后果,父母不怨天忧人.引导孩子反思自己存在的缺点,父母不唠叨夸大.引导孩子迎接自己未来的挑战,父母不担忧顾虑.对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最忌讳的是:消极评价,无情斥责,无端猜疑,无理苛求,空洞说教,自私溺爱.放手不是放纵,而是积极的约束,不把中学生看成小孩子,给他锻炼的机会.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要多加思考,采用科学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解决他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过去曾经想用不让儿子吃饭的办法让儿子认识错误,然而没有效果,为了赢得儿子的心,无论什么情况,必须儿子吃好,吃饱!^_^祝你及一家好运健康快乐^_^祝孩子快乐成长^_^多陪他,和他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融入他的世界之后为他适当的指点迷津,指引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渐行,知道度过这个懵懂的时期他就会有自己的观念和相对成熟的看法。
在孩子的叛逆期可以采取以下的教育方法:
1
亲子沟通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我们需要多参加孩子的活动。
2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3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4
忌谈成绩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5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6
允许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7
孩子减负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注意事项
误区一
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
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叛逆期的出现是对家长一种紧急的警告,提醒他们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抉择,支持他们做事的方式,支持并放飞他们去外面的蓝天中飞翔,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搏击苍穹的雄鹰。你要学会和他交朋友,你要表现出和他站在一个立场上说话,不能总是以大人的口吻跟他讲话,看不惯的也不要直接说,而是说你真行,怎么能想到这样做,要是我我可能会怎样怎样做,你看会不会更好?多以一种和他探讨的口吻与他沟通,而不是教育和训斥。在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的时候,就不要再多说了,而是要安慰他,你经历的太少,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吧?而且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外人面前说他,一定要给他留面子,私底下在教育他,那时他看你在外人面前给他留面子了,可能就能听进去你的话了,并愿意和你沟通了。作为家长就要多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的意见也只是给孩子提建议,当参谋,要同孩子协商解决。不能总是命令和强迫。还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常问他:你看这样行吗?你是什么意见?我想听听你的意见,等询问的语言,当他认为你把它当朋友时,他就把你当朋友了。你的话他就有可能听进去了。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