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的句子)

发布日期:2022-05-06 浏览次数:

那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要改变对亲子关系 因为自古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家长们习惯于喜欢听话的孩子,其实真正的亲子关系是建立是平等、尊重、互相理解的前提下的。

第二、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特别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学习成绩只是代表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而真正让孩子成才的一定是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第三、要改进家庭的生态系统 就要改进我们原生态家庭的环境,如果父母习惯于遇到问题对孩子进行指责、打骂、批评、甚至夫妻之间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第四、、要改变对孩子不良的态度 往往孩子出现了问题以后,有的父母会用情绪对待,大吼大叫,拳脚相向,威逼利诱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可以理性的沟通让孩子主动的承认错误认清事情的对错,修正自己

第五、要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很多家庭的普遍性问题—父母教育不一致。比如:父亲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母亲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这样会让孩子形成双向性性格,时间久了就谁的也不听了。

第六、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1.家长和孩子有成长的时代的差异,家长成长的时代虽然环境物质比较匮乏的,但是精神比较丰富,所以具有责任感、敬畏感、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但是现在的孩子生长在网络时代,他一出生网络就有了,是原住民。所以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一些了解比父母要了解得多。甚至有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随便说一个网络用语你就不懂和孩子沟通困难,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懂他,也就不想和你沟通了。

2.时代进步,我们就要与时俱进,30年前的教育理念教不了今天的孩子,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所以我们家长要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面对电子设备的首要原则:能不让孩子玩,就尽量不让他玩。

2.多让孩子和真人、和真实世界互动,而不是和机器互动。孩子的很多关键能力,只能在与真人的互动中学习。比如,怎么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意图,怎么恰当地与人交流而不产生冲突,怎么在冲突中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

3.美国儿科学会对儿童“屏幕时间”的指导建议是:1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跟家人的视频通话;2-5岁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屏幕时间在2小时左右。

4.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具体做法应该是限定孩子的“单次屏幕时间”。孩子的“单次屏幕时间”应该限制在10-20分钟,之后就要孩子眼睛休息。这一规则不可妥协。

5.孩子玩电子产品时,你最好跟他一起看,一起玩儿。帮孩子弄明白他在看的内容是什么,还要把学来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尽量帮他在虚拟跟现实世界中找联结。

6.睡前一小时,不许孩子玩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来的光线,跟自然的太阳光不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可以帮助人睡眠。所以,孩子晚上接触过电子设备的话,睡眠时间就会变短。

7.在家里设几个“无电子设备区”。比如孩子的房间,完全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用心的爸爸妈妈,会在孩子的房间里多放些绘本,多放些书来陪伴他的成长。

8.规则定下来之后,千万不能纵容。要记住,小孩是没有多少自制力的。

12.孩子喜欢电子游戏的原因之一是社交。作为替代,你要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的社交需求。邀请孩子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或者找一些亲子桌面游戏跟孩子一起玩,都是提倡的做法。

13.不要放纵孩子去电子设备中寻求满足感。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我们跟孩子好好玩,带孩子痛快地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再到电子设备里去寻找满足感了。1、理解和接纳:可以跟孩子交流感情,满足孩子的倾诉欲,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不太了解的又无伤大雅的事物,家长不妨保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这会让孩子产生被理解、被尊重之感,拆除了两代人之间的围墙,你的建议和规矩孩子更易接受。

4、指引孩子有“路”可走:要引导孩子走上一条可行之路,能让他们把心愿投之于实践、付之于行动,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孩子才能更有方向感,才不会再沉迷于虚幻。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