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这位妈妈怎么管理不“服从”的孩子!】
有位妈妈说,自己规定孩子做这个,孩子不愿意,规定孩子做那个,孩子不愿意。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服管教呢?
当我们把家规制定得清清楚楚以后,你会发现家人之间的沟通就会融洽很多,一切都会越来越顺利。你的家庭中,目前最大的烦心事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我们处处要求孩子要听我们的,孩子就特别容易反抗。但是如果我们大家都听家庭规则的话,你会发现家庭中的这些抗争就会少了很多。所以,我们要帮这位妈妈制定怎样的家规呢?
第1条家规,就是不能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因为家人之间,一个没有照顾好自己,病了,就是大家的事。这是无需商量的,必须遵守的。
第2条家规,就是家人之间不能打人。你看爸爸能不能打妈妈,对不对?那妈妈能不能打孩子,也不能对吧?所以打人这件事情在家里不管是针对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发生,如果发生了,就是违反了家规。
第3条家规,就是家庭成员不能因为生气连续两小时不说话。也就是可以生气,但是生气也要主动调节矛盾,来解决问题。因为长时间的打冷战,是家庭关系的杀手。
第4条家规,就是说话吵架,再生气也不能说侮辱对方人格的话。比如,妈妈说:你是个什么东西,你是畜生吗?或者爸爸说:你这个死婆娘,你是懒猪吗?这些都是侮辱人格的话,就触犯家规了。
第5条家规,就是每个人都要按时回家,不能按时回家的要及时汇报。所以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准时准点回家,不在外面贪玩,即便要出去玩也要征求大人意见。当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遵守的,我们对孩子就很好管理。
智慧父母训练营
当父母在用“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如何如何”教训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在用“你看,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样的,而你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别人家的家长那么通情达理,而自己的父母却……”
是不是有一种,以前你的父母怎么对你,现在你就怎么对你自己的孩子?
是不是突然觉得教育是一场轮回?
但是我想说的是“NO”。
家长会觉得是一场轮回,那是因为家长还是用以前父母的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子女。
不听话,骂,打。
不写作业,骂,打。
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回家骂,打。
一根祖传藤条,越用越好用。
那么,当年你怎么“嫌弃”、反抗你父母;
现在你的孩子,就以同样的方式来反抗你。
孩子为什么会“嫌弃”自己的父母呢?
主要源于家长,不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导致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从而引起孩子“嫌弃”父母。
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都是不一样的。
家长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阶段发生改变。
就针对今天的问题,我们来探讨下,为什么孩子会“嫌弃”家长?
家长究竟是什么做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嫌弃”?
一、无论是什么样的父母,都会被孩子“嫌弃”
如果家长很优秀,但孩子很普通,孩子会很“嫌弃”;
比如,相貌上的,你长得那么好看,你怎么不把我也生得好看一点?
比如,才能上的,你工作那么厉害,你怎么不把我也生得聪明一点?
如果家长很平凡,孩子也很平凡,孩子会很“嫌弃”;
比如,相貌上的,你看谁谁的妈妈那么有气质、那么漂亮,你怎么不去打扮打扮?
比如,才能上的,你看看谁谁的家那么大、那么宽,你怎么不多赚点钱,给我们换个大点的房子?
上面的话是不是让你有点难受?那我们来看看让孩子有点儿难受的话?
再回到家长对孩子说的话:
比如,生活上的,你看谁谁的孩子那么能干,你怎么不把房间收拾干净一点?
比如,学习上的,你看看谁谁的孩子成绩那么好,你怎么不多考几分啊?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其实都是相对的。
相爱相杀,这是一个比较普遍、比较正常的状态,我们有时候的互相“嫌弃”,其实是我们对更美好的事物的一种追求、更理想的状态的一种渴望,只是表达方式上有点欠缺而已。
也就是说,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像镜子一样反射到我们身上。我们尊重孩子,孩子会更加尊重我们,我们爱护孩子,孩子也会更加爱护我们。
二、不迁怒,不贰过,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出气筒
家长在生活上、工作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对难题的时候会焦虑,会烦躁。如果此刻孩子有一点儿做得不如自己所想,可能就会借题发挥,大发雷霆。
家长冷静之后,可能心里会有点儿内疚,但是对孩子的伤害是已经造成的了,多次之后,孩子会更加惧怕父母,拒绝和父母交流。
要是到了青春期,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会更加无力,因为TA已经具备了走出家门的能力。所以,家长们,工作上的烦恼、生活上的烦恼不该迁怒孩子。他们懂什么,他们找你玩,有时也不是真的很想找你玩,只是觉得你好像很无聊,想让你开心一下罢了。
所谓人心换人心,如果孩子对你说了一些让你很难受的话,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经常迁怒孩子。
三、生活需要仪式感
前几天有家长在群里问了一个问题:
生活的仪式感,就是让你在和家人、朋友闹矛盾的时候,还能想着他们的好。
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小学,我们要煮一大桌的菜给孩子吃;
比如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买一件新衣服;这就是仪式感。
营造仪式感,有时候只要花一点很小的心思,孩子是能够感受到家长对她的重视,这能够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念想。
想起一个冷笑话,讲的是家暴问题,说是她老公每次喝醉酒回家就打她。她去找了医生,医生只告诉她一句话,你只要在你老公喝醉酒的时候,喝一口水,等到他睡着了再吐掉。一个月过去了,老公没有打过她一次。她高兴地跑去问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只是默默的告诉她,你闭嘴就没事了。
这是为什么呢?
家长会被孩子“嫌弃”,很多时候是因为唠叨过多。
家长对孩子太爱惜了,对于孩子的一切比他对自己都还要关心。
冬天快到了,孩子要出门,赶紧让TA穿好秋衣秋裤;
孩子吃饭没什么胃口,赶紧嘘寒问暖,生怕他饿坏了身体。
而对于孩子来说,天气还没变冷就开始穿秋衣秋裤,在同学面前可能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偶尔没什么胃口,也可能是在放学路上和同学吃过零食了。
这个时候,家长们的殷切关心,对他们来说,反倒成了唠叨。
所以,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千万不能只建立在“我觉得”上,还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好好沟通。其实,孩子们哪会真正嫌弃父母呢。在他们第一次睁开双眼时,在他们学会蹒跚走路时,在他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的时候,你们一直是他们世界的无所不能的“神”。
所以,保持冷静,尊重孩子,善于跟孩子沟通,才能让家长重新做回孩子们眼中那个无所不能的“神”。
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1.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2.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4.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5.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对孩子还是要有耐心,可以和他好好聊聊,或者给他建立一个面闭墙,让他好好反省一下。我反对家庭暴力。不要拿老一辈的观念去管孩子这个不可以噢、应该进行思想教育唉爸妈不理他打屁股,罚跪罚作家务站墙角是最合适的办法把他剃光头很耐心的和他交流体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要多沟通,多和孩子谈心。孩子吗爱好就是玩和有钱花你可从这两点着手建议跟他说这周没有零花钱用了如果下次在犯就打你屁股和两周不得要零花钱呵呵只是建议不懂有没有用哦!歹管子以暴制暴的结果就是等他大了,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或者他的孩子,同时他的心灵受到非常大的打击,非常恨你。如果换种方式,你用爱,用原谅去谅解你的孩子,他也将用爱报答你找个和他差不多的但要比他强壮的孩子,打一架!赢了有礼物,输了,就认错对孩子还是要有耐心,本人也在努力中!!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