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1个月,男宝,一岁前一切都正常,一岁多发现叫不理,有些刻板因为,一岁八个月还不会说话,检查过医生说有倾向让再观察。2岁去检查,被确诊为重度自闭症。现在说下具体情况,请有经验的家长,专业人士指点。
检查情况:核磁共振,动态脑电图等检查都通过,没有问题。abc量表62分,做各项测试时孩子情绪不好,怕生哭闹,很不配合。
大动作:会跑,不会双脚离地跳,不用扶可以上楼梯,下的时候要扶栏杆,踢球偶尔会。
精细运动:会把牙签一根一根从小洞洞放进瓶子里,会拧瓶盖,积木可以搭5层以上,会画直线、点,不会化形状。
认知:认识各种水果、蔬菜、动物、汽车、家电、认识个别数字,认识红绿黑三种颜色,教的话学得很快,记性不错。
自理能力比较差:会自己拿小杯子喝水,吃饭不会,穿衣服不会,会自己把脚伸进鞋子里穿鞋,大小便不会示意。
语言:会无意识喊爸爸妈妈,有需求时会喊妈妈,但是看见爸爸妈妈不会主动喊,最近嘴里有说一些听不懂的词。
交流:有具体指向的喊会回应,只喊名字多半不理会,与家人目光接触有但是比较少,游戏互动的时候会有,有需求会主动拉大人的手,伸出双手要大人抱时会看大人。不爱和小朋友玩。
会摇头不会点头,会拜拜但是要大人提醒才会看着人拜拜。共情能力有一些吧,我哭或者吵架的时候他会哭,做错事后他也会哭,有时想得到什么东西会假哭。
刻板行为:一岁多的时候爱转车轮,爱开关门、灯、抽屉,现在爱坐电梯,爱看旋转的彩灯,爱看车牌数字,爱看钟表,但是都可以转移注意力,带走也不会哭闹。会正确玩各种玩具。
现在正在医院预约干预,医生让做行为矫正治疗,感觉统合治疗,听力整合及语言训练,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还有一些课程还没排好。
主要疑问有:
1、在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下做测试确诊重度孤独症是不是有些不严谨,当然孩子存在问题我是知道的,无论确诊与否都要干预是肯定的。
2、干预课程到底怎么选择,尤其是经颅磁刺激,查过很多资料,也看过很多书,疗效并未证实还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比如诱发癫痫。
以下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奶奶,我饱了。
大人(看了一眼剩下的食物):你还没饱,你要多吃点。
孩子:爸爸,我好害怕!
大人:这有什么好怕的。
孩子:妈妈,哥哥抢我玩具!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脾气正在变得越来越暴躁?
其实,道理很简单。
同样的话放在大人身上会怎样?当你和老公说自己下班还要赶着去接小孩很累的时候,他说这有什么累的。你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想呼他?
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人们的感觉是很糟糕的。孩子也是一样。
那么,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闹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哄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呢?
掌握以下三点,你也可以做一个懂孩子的好爸妈。
一、聆听孩子在说什么
聆听谁不会?
不,很多人都做不到真正的聆听。
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例子那样,他说东你说西,你们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这就是不会聆听。
学会聆听孩子。就是要听到孩子遇到的难题(事情),理解孩子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的情绪,最好能够做到共情。然后,还要听到这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孩子告诉你,她很怕黑。她遇到的事情是,晚上关灯,周围很黑,她无法适应。背后的情绪是害怕,缺乏安全感。她告诉你这件事,是希望得到安抚,得到安全感。
只有懂得这些,才是真正做到了懂得聆听。
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的情绪被否定了,不急躁才怪了。
孩子说,我饱了,你说你没饱;孩子说,我好热,你说不行你要多穿一点;孩子说,弟弟那样对我我好生气啊,你说你不能生气,你要大度。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会感觉到混乱。她到底是饿还是不饿,别人惹到她了她到底要不要生气。
心理学家说过,凡是被压抑的情绪,都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被否定的时候,被压抑了下去,最终就以暴躁的方式发泄了出来。
四、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尹建莉老师说过“教育孩子,无非是好好和他说
话,不着急不发火,做到这一点,就成功百分
之八十了。”
不靠谱的家长用情绪控制孩子,靠谱的家长用耐心和鼓励引导孩子。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所以我们说,接纳孩子的情绪很重要。
接纳就是允许。
是的,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害怕,你可以难过一会儿,我陪着你。
这就是接纳。
三、协商解决问题
孩子闹脾气,她的需求往往在大人看来是不合理的。
比方说,孩子常常会说,晚上不想洗澡。
这时候,家长常常会说,不行!你今天玩了一身汗,怎么可以不洗澡呢?然后强迫孩子去洗澡。
但随着孩子的“反抗能力”越来越强,强迫孩子的结果,往往是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孩子哭闹,大人疲惫。
用我们所说的方法去和孩子沟通。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你今天玩累了,不想洗澡对吗?妈妈累的时候也不想洗澡呢。(与孩子共鸣)
然后,向孩子说明不洗澡的后果。细菌滋生,容易生病等。
最后,向孩子提议,带着她最喜欢的小黄鸭一起去泡澡,用上桃子味的泡泡液,洗完澡还可以一起讲故事。这样,孩子很容易就会被说动了。
套用一句经典的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育儿时,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尊重她的特性,又要不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将心比心。育儿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是自闭,脑瘫是不会表现出暴躁的行为的
有遇到过这样的孩子,除了流口水、脾气暴躁、不会用手指捏东西以外,他的症状和你孩子的情况一样,但是后来那个小孩子自己就好了,而且相当聪明,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不要太悲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也许你的孩子头脑相当聪明,但是最好的还是建议你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比较保险有没有智力、听力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请上传一段录音。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