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生小孩,一边生一边骂丈夫,连医生跟亲妈都笑了,太搞笑了[呲牙]
昨天,朋友向我抱怨道:儿子最近经常在家发脾气,而且发脾气的时候不是扔东西,就是打人,真的让人崩溃不已。
朋友说,3岁的儿子太气人了,几乎每天都会大吵大闹,发脾气,大人管他,他就开始打人踢人,真的不知道怎么管了。
闺蜜给我讲了她崩溃的瞬间。
前几天,闺蜜在家办公,孩子也没去幼儿园,母子俩每天在家上演“鸡飞狗跳”。
闺蜜发火了:谁让你把水倒在这里。孩子抬起腿就要踢妈妈,没想到自己没站稳,一下子滑倒了。
这下孩子更开始撒野了,在水里满地打滚,全身的衣服都湿了,开始哇哇大哭。
闺蜜看到孩子摔倒了,有些心疼,就去扶孩子,结果孩子又开始打妈妈,把地上带水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看着这一屋子的狼藉,闺蜜也开始哭了,还好,这时候爸爸下班了,赶紧充当老好人,把残局收拾了。
闺蜜说,自己当时真的崩溃了,怎么养出这样一个孩子。
J妈想说:大部分父母会关心何照顾的孩子生活起居,想要知道他们的胃需要什么,冷暖怎么保护,却不知道他们的大脑同样需要呵护。
孩子哭闹,发脾气,扔东西打人,这些行为都是“左右脑不协调引起的”。
孩子小时候,都是右脑控制。
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右脑的情绪正在剧烈波动,而孩子的逻辑左脑,没有参与情绪的调节,左脑和右脑的使用没有达到平衡,因此才会有这些不良情绪的爆发。
《全脑教养法》一书中说:孩子大脑没有整合的时候,其表现是非常明显的,情绪让孩子不堪重负,困惑,混乱,暴躁不安,甚至攻击他人,原因就是孩子大脑缺乏整合。
父母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大脑,学会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干预孩子大脑的发育,让他们能快乐的生活。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让孩子能平静表达自己?
孩子脾气爆发后,大部分家长采取“以暴制暴”,想用更剧烈的呐喊压制住孩子,如果说孩子听话了,他们也只是因为“害怕”,而不是从心理真正认同父母。
父母长时间对孩子大吼大叫,
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抗压能力差,甚至抑郁。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
第一点,家长用自己的右脑链接孩子的右脑
当孩子右脑情绪爆发的时候,家长首先也要用自己的情绪右脑去链接孩子的右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到跟孩子的“共情”。
链接孩子右脑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抱抱孩子,用感同身受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J妈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当孩子发脾气的事实,我越是大声喊,她哭得越厉害,相反,如果我抱抱她,她就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听我讲话,这就是右脑链接右脑的效果。
第二点,让孩子左脑链接右脑
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跟孩子讲道理,正苗启德他们开动逻辑左脑。
J妈再次强调,家长需要时刻牢记:孩子都是右脑主导型,他们不具备用语言和逻辑去表达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引导。
让他们用语言把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描述一下,理清事情的发生顺序和来龙去脉,这能同时用到孩子的左脑和右脑,也就是在帮助他们链接左脑和右脑。
举个例子,像刚刚J妈说过的闺蜜的经历,在孩子平静下来后,她可以跟孩子一起回忆下,刚刚发生的事情,试着让孩子复述出来,这样能把事情存储在右脑,还能用左脑捋清时间逻辑。
每次孩子发脾气,打人骂人扔东西后,家长都要进行上面两个步骤,这都是在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让孩子逐渐学会用逻辑左脑,去控制情绪右脑。
最后一点,就是用日常游戏整合开发孩子左右脑。
J妈推荐使用专门帮助整合孩子左右脑的《左右脑贴贴画》。
孩子在玩贴贴画的时候,既能用到负责情绪和非语言的右脑,也能用到负责逻辑和语言的左脑。
从上面左右脑分工图我们可以看到,左脑负责逻辑,语言,数学,文字,推理,分析,右脑负责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和创造。
这一套《左右脑开发贴贴画》对应左右脑的不同功能,设计的不同的对应主题分册,分别锻炼孩子左右脑,最后达到左右脑整合的目的。
孩子在撕贴贴画,粘贴贴画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增加手指柔韧,经常交替使用左右脑,更好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16本,3000多张贴贴画,买一套,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让孩子能够左右脑协同工作,更快乐。
一张贴贴画才几分钱,非常划算。
说粗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育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学着说粗话。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2、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3、习惯骂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