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行为疗法:要让有网瘾的人知道网瘾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2、系统脱敏法: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3、代替疗法:人在现实中是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上网就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登山、旅游等。4、厌恶疗法: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当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日益受到各国重视。一些国家积极发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开展校园教育、加强大众科普、构筑技术保护屏障等举措,帮助未成年人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新加坡——
重视科普教育,支持家庭发挥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新加坡政府支持家庭教育发挥关键作用。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下属的国立成瘾治疗服务机构专门印制了指导手册,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喜欢网络游戏的原因,指导父母及时识别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协助孩子有效管理上网时间。指导手册还建议父母在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上树立良好榜样,多陪伴孩子参加积极健康的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培养更多兴趣爱好。
新加坡政府还定期举办“全国成瘾意识日”活动,引导广大民众正确认识网络游戏成瘾症,了解其对人的生理、心理和情绪造成的影响。国立成瘾治疗服务机构还在社区等举办讲座,并与教育部门配合,为学校辅导员提供相关培训,帮助青少年提高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进而控制上网时间。
法国——
实行游戏分级,建立多重防火墙机制
法国对各种游戏软件实行按年龄分级,使用的分类标准是PEGI(泛欧洲游戏信息组织)年龄分级系统。所有电子游戏必须有PEGI标注,需注明推荐的年龄组别:3岁、7岁、12岁、16岁或18岁。同时要用图片和文字对游戏内容进行解释说明,确保游戏类型适合该年龄段的用户。
法国政府还支持网络运营商建立多重防火墙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的监督和管理。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推出了“家长控制端”,既能屏蔽不良页面,还能限定孩子上网时间。
从2005年起,法国在全国设立了成瘾学护理、支持和预防中心,为网络成瘾者提供专业咨询和帮助,通过心理治疗、户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未成年人从游戏世界中脱离出来,回归健康生活。
阿联酋——
加强内容监管,限制网络游戏时间
阿联酋还通过分级符号,对网络游戏内容等进行分类。国家媒体委员会媒体事务执行主任拉希德·纳伊米表示,该系统可以帮助青少年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内容,减少不适合其年龄的网络游戏的影响。有当地专家认为,相较于完全禁止网游的举措,对青少年限制网络游戏时间并确保游戏内容具有教育性和互动性,是更加有效的管理办法。
阿联酋国家康复中心与学校合作实施“学校预防和同辈教育计划”,旨在通过开展校园同辈教育,利用同辈之间的互助力量,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行为和社交习惯,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2020年,国家康复中心在阿布扎比开设专门诊所,对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网络游戏成瘾者提供专业治疗。
(本报曼谷、巴黎、开罗1月18日电)
(人民日报)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