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磨蹭,考试焦虑,熬夜游戏,这三件事情看上去各不相干,其实是厌学的三个阶段。
磨蹭是对学习感受压力后的应对策略,通过磨蹭来缓解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艰辛和痛苦。这是无法应对学习压力的初始表现。
情到深处人孤独,学习痛到深处心无助,就想要逃离。逃离什么?痛苦之源。学习任务是痛苦之源,考试排名更是一次次审判。所以,有学习压力的孩子,难以从容应对的孩子,不仅在作业上磨蹭,考试前焦虑,想要逃避,说明厌学进入深水区……
而熬夜游戏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放弃学习这件事情,一直处于精神上自我疗伤的状态。这说明,厌学问题已经进入到,失去希望,放弃未来的境地。
首先回家说“我真的好累,好失望,好烦。”
有些一直很喜欢上学的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上学时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放学后,他们喜欢说:我不想上学,我真的不想上学。他们回家总会说:我真的很累,真的很烦,我病了。他们虽然说不想上学,但还是按时、按时上学,积极性不高。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厌学。
其次,我总是把我搞砸的一些事情归咎于外部原因
他们总是把失败归咎于外部原因,不客观看待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审视自己,不吸取教训。如果你问他,他经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咎于老师和同学。可以说:老师说话难听,纸上字迹不清,同学打扰我等等。但是我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责任。
第三,反正不能学习。
学习挫折之后,厌学的孩子会觉得很压抑。他们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他们不如别人。他们觉得自己智商不够,而不是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感觉学不好很自然。
第四,失败的合理化
一些孩子经常把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和不足归咎于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比如我不应该考那么多分。我不应该让我做这样的问题,等等。这样我在面对自己的失败时会很理智,不会有负罪感。
当父母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孩子有这些情绪时,不要单纯地认为孩子只是随便说说,孩子不会真的厌学或上学。这个时候,家长要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问问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情绪和想法。如果孩子真的厌学,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1)推脱责任:有些孩子喜欢把失败的原因简单的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对失败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
(2)精神胜利法:具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现实,想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忆中。这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活动都与实际年龄不相称,这种自慰心理表明他们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合理化: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变为合理化。当这些孩子达不到所规定的标准时,就否定或指责这个标准不合理,尽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败趋于合理化,这样的想法可以使孩子自己减少自我形象与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内心冲突。
(4)自我保护: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以后,举出众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是为了推脱责任,解脱心理压力。
(5)自我贬低:部分孩子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自觉低人一等,极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不能从科学地分析中坚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智力发育落后,不是学习的材料。目前的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正的,自暴自弃,甚至完全放弃学习的想法。想呕吐,难受,不开心,逃课逃学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