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初中生多半都比较叛逆,因此初中生觉得学习是束缚自己的一个东西。既然老师和家长都要求自己好好的学习,那么自己偏不好好地学习,这就是初中生的一种典型思维方式。如果说爸爸妈妈和老师强行的要求孩子回归到学习之中的话,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说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这个孩子。
循序渐进的引导
首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习确实是非常难的,而且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贪玩的习惯的话,那么想要一瞬间就回归到学习之中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爸爸妈妈和老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着孩子一点一点的变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通畅。
爸爸妈妈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可以急躁,也不可以选择放弃,因为只要稍微有了一些急躁,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更急躁。如果爸爸妈妈以及老师想到了放弃的话,那么孩子肯定第一个放弃。所以说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好好地引导着孩子一点一点的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孩子拉回正轨。
孩子小学的时候很听话,上了初中后家里添了个妹妹,父母对大的管教放松了,六年级的时候玩游戏已经有点上瘾,上来初中后更是直接不分昼夜的玩游戏,一日三餐也不规律,成绩直接倒数,现在已经不上学了。
六年级学生陈宇(化名)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也很乖巧听话。但在上初中之后,因为突然多了个妹妹。陈宇妈妈分身乏术,对于陈宇的管教也放松了。
六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孩子对于游戏已经有些上瘾。上初中之后变本加厉,作息日夜颠倒,不分昼夜玩游戏,也不按时吃饭,成绩一落千丈,现在索性赖在家里不去上学了。
现在很多家长生了二胎后,对大的孩子疏于管教后,孩子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沉迷网络,不如小的时候听话,这是为什么呢?
一、家长疏于对孩子的陪伴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说过:对于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循。从这句话中也可看出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二、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自控力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内在支撑,当一个人缺乏自制力的时候,就很难做出持续而有意义的行为活动。而对于孩子来说,他确实明白学习的必要性,但并不够深刻。甚至有些孩子认为是父母让自己学习,自己并不是学习的主体,持续稳定地处于学习状态对他们来讲很有难度。
三、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并没有告知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只是强硬地要求孩子服从,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这么做导致的结果就是触发禁果效应,孩子被越推越远。
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去触碰。放在孩子身上就是指单方面禁止只会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越重,你越不让我干我偏要干。
四、没有给孩子建立界限
界限感非常重要,心理正苗启德师海灵格说,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但在许多中国家庭中,亲子之间的界限感模糊不清却成为常态。很多家长都没能给孩子建立界限。
还是以学习这件事情为例,很多家长总会随意打乱孩子完成作业的节奏,强硬地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意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学习得靠家长督促,单单依靠自己是不行的。
就像中的陈宇那样,虽然家长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严格管教,但若是陈宇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就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界限感,继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以及自我价值感,逐步达到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或许二胎的到来就不会对老大带来如此明显的不良影响。
搜索标签: